<address id="ttjl9"></address>

      <noframes id="ttjl9"><address id="ttjl9"><nobr id="ttjl9"></nobr></address>
      <form id="ttjl9"></form>
        <em id="ttjl9"><span id="ttjl9"></span></em>
        <address id="ttjl9"></address>

          <noframes id="ttjl9"><form id="ttjl9"></form>

          首頁

          互聯網的下半場,產品經理正在離開舞臺中心

          資深UI設計者

          互聯網發展業已進入下半場,眾多互聯網產品的營銷比重迅速攀升,用戶心智已經形成,很多產品設計方面沒有太大發揮空間。未來,面對嚴峻現實,產品人的選擇在哪里?

          前段時間一款叫ZAO的換臉APP刷屏朋友圈。這款產品的主要功能是把影視片段中明星的臉換成你的臉,讓你實現大片夢。

          實際上,在ZAO之前,就已經有廠商開發出了同類型的換臉APP。今年的四月,一款名為顏技的App上線了IOS版,它具有和ZAO相同的圖片換臉到視頻功能。不同的是,它沒火起來。

          互聯網的下半場,產品經理正在離開舞臺中心

          相反是由于ZAO的大火,已經上線好幾個月的顏技才突然被人發現。并因此登上了娛樂免費榜的第二名,第一名是ZAO。

          AppStore上有上百萬個APP,想要讓別人找到你的APP已經非常困難了。回顧最近火起來的那些APP,大部分都有“重營銷”的影子。比如綠洲、ZAO、靈鴿等。

          營銷對于一款產品來說變得越來越重要。

          劉潤老師寫過一篇文章《如何判斷一個行業是否值得進入》描述這種商業競爭的規律:文章里提到了一個行業的發展階段可以用商家的競爭手段去判斷。

          • 競爭早期:產品為王;
          • 競爭中期:渠道為王;
          • 競爭后期:營銷為王。

          實際上這個觀點就是用4P的視角去理解商業規律。商業的本質實際上就是4P模型:產品、渠道、促銷、價格。而且這幾個點的優先級是依次遞減的。

          一個項目想要成功,就需要依次做好這些點。如果別家已經在某一個環節做得很好,你再想超越,就必須也做好這一環節,然后在下一個環節做得更好。

          因此在某一個特定領域內,對于后來者來說,創業會越來越難。王興在幾年前說互聯網進入下半場,目前看來這個下半場里,產品經理已經不在是舞臺的中心。

          現在越來越多的產品偏向營銷驅動,這很值得我們用4P的視角去思考一下互聯網的發展現狀和趨勢。

          早期:產品為王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早期,有很多需求可以從線下搬到了線上,或者從PC端轉移到手機端。由于這類用戶需求是一直存在的,用戶會自發地去尋找這類型的APP。

          在這個時期,“產品即營銷”,只要比別人做的更早,比別人做的更好,不太需要廣告的支持,用戶會自帶傳播效應。這個時期是產品人最愛的時期,只要用心做好產品,就很容易獲得成功。

          最初在移動互聯網上,沒有一款比較方便的社交軟件。然而用戶實際上是有很強的社交需求的。雖然手機QQ可以解決一些問題,但是沒有為移動互聯網的環境做相應的優化。

          另一個款產品米聊,雖然也是為了解決移動互聯網的社交問題,但是產品穩定性不足,偶爾會閃退或者發不出消息的情況。

          微信在那個時期是移動互聯網做社交做好的產品,所以經過用戶的自發傳播,兩個月就超過了米聊成為了最大的移動互聯網社交APP。

          很多人認為微信的成功是因為獲得了QQ的關系鏈,實際上這是一種誤解。

          當時運營商忌憚微信,不允許微信用手機通訊錄,于是微信只能用QQ登錄。

          但QQ登錄和QQ關系鏈是兩回事。QQ登錄不等于關系鏈的使用,微信對QQ關系鏈的使用,只是添加好友時可以從QQ好友里選擇。

          事實上作為一款熟人社交軟件,手機通訊錄的價值和作用更大——因為是更真實的好友,而QQ好友里很多是陌生人。如果微信當時選擇把QQ關系鏈復制過來,那就成了另外一個手機QQ了。

          所以微信的成功,是因為它在產品為王的時代,做出了最好的移動互聯網社交工具。

          中期:渠道為王

          在互聯網時代的中期,同一個細分領域會出現了很多同質化的APP。這時,競爭考驗的是各個公司的渠道能力。

          你能更好地觸達用戶,就能更地擴展市場。

          早在PC互聯網時代,搜狗輸入法就依靠“番茄花園”、“雨林木風”等盜版系統的預裝,僅用一年時間做到了輸入法領域70%的市場占有率。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新聞類APP的同質化也比較嚴重,在產品端的優化很難和其他競品拉開差距。為此搜狐早晚報(搜狐新聞的前身)依靠中興手機的預裝,一下子從幾萬日活提升到上百萬日活。

          在國外的Twitter模式興起時,四大微博的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最終新浪微博突出重圍,成為了最后的贏家。

          新浪微博的打法也是依靠渠道。當時新浪微博搶先與頭部的手機廠商簽下獨家合同,激活一個用戶支付廠商1.5元,很多手機廠商看到好處都選擇了合作。

          后來這筆錢改成了資源置換。手機廠商預裝新浪微博,而微博會在用戶在發布手機動態時,露出手機品牌型號。

          除了預裝,SEO和ASO也是非常重要的渠道來源。

          今日頭條早期的SEO要比其他公司效率更高。

          一般我們在百度進行渠道投放時,只知道投放相關的關鍵字,這種常規操作的結果是量少、多家競價、轉化效果不佳,而且成本非常高。

          今日頭條創新性地利用每天百度新產生的大量沒有人競價的關鍵詞進行拓詞,通過技術手段自動生成聚合這些關鍵字的落地頁,然后在百度進行投放。這樣做的好處是量大而且價格便宜,落地頁聚合的內容本身比百度的還好,用戶轉化效果自然就非常理想了,大大降低了渠道投放的成本。

          優質的搜索渠道流量,也是今日頭條成功的一大因素。

          后期:營銷為王

          到了互聯網時代的后期,就連渠道商的競爭也同質化,并且渠道商的價格越來越高。

          在這個時期,廠家會發現爭奪渠道效果已經很差了,幾個大的渠道已經被巨頭們把持了,想要突破必須開始爭奪消費者的心智。所以這個時期的策略是通過吸引眼球的營銷方案,讓用戶產生購買意愿。

          支付寶誕生的時候是產品為王的時代,解決了用戶線上支付的問題,因此作為先驅者占據了線上支付的絕大部分市場份額。

          騰訊作為支付領域的后來者,想要超越支付寶,怎么辦?

          財付通是騰訊的第一次嘗試,依靠騰訊自己的電商渠道,財付通的市場占有率一度只有3.3%。這是因為錯過了產品為王的時代,而且在渠道為王的時代,騰訊的電商品牌也不是特別給力。

          后來騰訊有了微信,然后有了微信支付。其中最大的使用場景是微信紅包。

          微信紅包依靠用戶的自發使用,在2014年春節達到了458萬的用戶峰值。但之后的幾個月,用戶數從峰值持續下降,再也沒有回到這個數量。

          照理說,微信紅包的產品沒問題,渠道更沒問題,微信的用戶量級可是比騰訊的電商用戶多得多。這時騰訊要再想突破,就只能從營銷端思考。

          2015年,微信和春晚合作,搞了一個搖一搖搶紅包的活動。那天晚上,微信紅包的用戶數從400萬增加到了一億,而支付寶積累一億用戶用了大概8年的時間。

          在幾年前,如果有人告訴你,做一個拼團類低價購物APP很有機會,你一定會對此嗤之以鼻。電商市場又不是沒有人做過這件事,就算是淘寶的聚劃算也沒做得太成功。

          但是今天,拼多多依靠社交裂變的玩法,已經成了“五億人都在拼”的電商巨頭,市值都超過了百度。

          拼多多殺入市場時,電商領域的產品、渠道都已經進入了白熱化的競爭階段。拼多多從營銷端發力,大力開展社交裂變的玩法實現了電商領域的突圍。

          雖然拼多多的玩法也有價格的因素在里面,但是同樣有很多主打低價的產品卻沒法做到拼多多的規模,最主要的還是營銷的問題。現在很多人想到買低價的產品,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拼多多,這也說明了拼多多的營銷成功地搶占了用戶的心智。

          另外,這個階段想要超越不單單是要做好營銷,而是之前的產品和渠道都不能少。

          上述的兩個案例都是產品本身過硬,并且憑借微信這個大渠道作為基礎的。

          其他的競爭階段也是一樣,必須做好前面階段需要做的工作,再做好當前的階段需要做的才有可能追趕領先者。

          這是很多人學習4P理論時最容易忽視的點。

          大后期:價格為王

          如果按照4P理論,劉潤老師還應該補充最后一個階段——價格為王。

          單純價格戰這事技術含量太低,似乎不值得單獨來講。不過作為一種商業趨勢,目前互聯網行業部分領域的競爭態勢儼然已經走到了這一步。

          在信息流領域,等到今日頭條成長到非常大的體量后,百度才反應過來。

          為了快速奪回市場,百度在2019年的春晚狂砸9億紅包“買客戶”。這個活動和之前提到的微信紅包活動很像,但是仔細思考還是有一些不同。

          互聯網的下半場,產品經理正在離開舞臺中心

          春晚面對的幾乎是全國的觀眾,其中很多人平時并不太接觸互聯網。對他們來說,微信的搶紅包活動是沒見過的玩法,很新奇,很有傳播性。

          微信搶紅包的這次活動,營銷的概念其實要要大于價格的概念。但是經過了這一次的用戶教育,加上之后的支付寶集五?;顒樱@種送錢的營銷活動對用戶來說已經不陌生了。

          百度的紅包活動更多的用戶已經不是覺得好玩,而是單純地在衡量投入產出比。為了拿到這些紅包的錢,付出那么多時間劃不劃算。這成了單純的買用戶,單純的價格因素。

          最近微視也搞了一次這樣的活動,邀請好友得3~10元的紅包。這說明短視頻領域也已經進入了競爭的大后期。

          價格為王的階段是其他手段都失效的情況下,不得不采用的策略。

          當然前提是產品足夠好,否則用戶也是留不下來的。

          有哪些啟發?

          1. 產品經理的時代可能正在過去

          這里說的產品經理是那種創造性的產品設計工作,類似喬布斯、張小龍所代表的最初的產品經理的定義。

          隨著現狀互聯網解決的問題越來越多,邊界越來越廣,想要再通過創造性的產品設計打動用戶已經非常困難了。而且很多功能模式都有了約定俗成的規范,發揮創造性的空間已經不大了。這導致現在的產品經理更多的是偏向項目管理而不是產品設計。

          我的一個產品經理朋友,覺得自己原來所處的行業相對比較傳統,換了一家更加迎合年輕人的行業。

          但是現實馬上教他做人,雖然新公司的產品更加年輕化,但是產品經理的工作其實沒有太大的變化,還是以畫原型、項目推進為主。

          在可預見的未來,產品經理將離開互聯網的舞臺中心。

          運營人才將接替產品經理的位置,站在在互聯網的舞臺中心引導之后的風向變化。當然,這里說的是大部分一線產品經理,如果你是牛人,你永遠都站在舞臺中央。

          2. 要找到適合自己的行業

          不同競爭階段的工作重心是不一樣的,所以在做職業選擇時,最好選擇那些適合自己發揮的行業和公司。

          如果你是產品經理,那么最好是進入還在產品為王時期的行業。

          如果你是渠道BD,渠道運營等,選擇那些競爭中期的行業。

          如果你是活動運營,那么最好去那些競爭非常激烈的行業。

          在適合自己的行業中,你的重要性得到了提升,擁有更多的機會學習和實踐,對于自我提升來說是事半功倍的。

          3. 找到對的公司

          有很多創業公司還保持著產品為王時代的思路。

          它們所處的行業很可能已經在營銷為王的時代,卻還抱著精細打磨產品的意識,根本原因僅僅是因為領導者是產品和技術出身。

          這類公司如果渠道端和營銷端沒有比較好的動作的話,很可能在燒光融資后就被迫關閉。而失敗的原因不是因為產品做的不夠好,而是沒有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

          有一些公司好一些,它們在產品為王的時代,通過打造優秀產品而崛起。但這種公司很容易形成路徑依賴,原來我們通過產品的優化成功了,那么現在就要繼續做好產品這件事。

          但是產品體驗的護城河會慢慢被競品攻占,如果領導者不轉變身份,從“首席產品經理”變成精神領袖,那么很可能就會慢慢衰敗。

          因為成功的企業家與市場的用戶的需求距離太遠,如果太專注抓產品的單點突破,就意味著在商業格局平衡和公司長遠戰略上的短視,結局自然不會太理想。

          文章來源: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5G路上,你了解HMI了嗎?

          資深UI設計者

          HMI是什么?這又和我有什么關系,如果你想置身于智能時代,HMI的認知是一個不可錯過,而海哥把這一生的精力投身于該領域,下面我們開始開啟這條認知之路。我將分三個部分闡述HMI,分別是:HMI是什么?HMI有什么用?誰在做HMI? 


          一、HMI是什么?


          HMI,是英文Human Machine Interface的首字母縮寫,中文意思為“人機界面”,或“人機接口”,在國內用“人機界面”多,HMI是“人與機器之間傳遞和交換信息的媒介和對話接口”,可以簡單理解為是一臺微型的電腦,外形像平板電腦,比如蘋果的iPad,但是她有很多插口,像傳統辦公桌上的臺式電腦(后面稱PC電腦),有usb接口、網線接口、串行接口。通常HMI像個積木一樣,嵌入到機器上的,一般是自動化大機器,通過HMI來控制和監視機器的運作,你可以理解為HMI是一臺電腦,她控制打印機打印東西這樣的關系。海哥帶你看看HMI廬山真貌:


          看起來是不是一個平板電腦嗎?對的,外形看起來像平板,但是它比較厚,而且很多電腦用的接口,而大家在生活中接觸最多的兩種HMI有兩種,一種是取款機,另外一種就是汽車中控。


          下面,海哥帶你了解HMI組成,它是由兩大部分組成的,就是硬件和軟件。

          HMI硬件方面,像PC電腦一樣,有五大模塊:處理器(如CPU)、顯示單元(如顯示器)、輸入單元(如鼠標、鍵盤)、通訊接口(如網卡)、數據存儲單元(如硬盤),那一個優質的HMI硬件主要看哪方面呢?就是處理器,處理器有8位、16位、32位,數字越高,處理能力越強。接下來看看硬件周邊的接口,HMI可以連接很多種設備,比如可編程控制器(簡稱PLC)、變頻器、直流調速器、儀表和工業設備等,它們連接到HMI的串口接口,串口的類型有RS232、RS485等。



          好了,上面大概對HMI的硬件有初步了解,下面海哥帶你看看軟件部分,軟件部分包括兩部分,就是系統和畫面組態軟件。系統就像PC電腦的windows系統一樣,有自身硬件運作正常的系統,比如我們華為的鴻蒙OS系統。接著就是畫面組態軟件,其實就是像windows里面的Word軟件,叫法上不一樣而已,常規情況下畫面組態軟件只有一個,不能像windows那樣裝很多種類型軟件,而HMI固定是裝一種,我們常規叫他為“工程”,當然汽車上的HMI,就像平板電腦上,功能和軟件都很豐富,因為它是滿足消費者人群的,而只運行一個軟件的,多用在工業機器上,可以減少HMI資源消耗,還能保證整個HMI的穩定性。


          海哥剛開始對組態軟件不太懂,組態到底是什么?“組態”(Configure)是“配置”、“設定”等意思,它讓用戶像搭積木一樣,把所需要的軟件功能搭建起來,不需要編寫計算機程序。目前常用的組態軟件有:iFix、Vijeo Designer、WinCC、組態王、MCGS,不同廠家的HMI硬件使用不同的組態軟件,所以他們連接要有不同的驅動程序,這對技術人員來說,學習成本還是比較高,因為目前還沒有一個巨頭來定義這個通用標準,而最近華為的鴻蒙OS系統,開始定義行業的平臺標準,海哥個人覺得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下面看看常用的組態軟件長什么樣子,我們用WinCC作為例子。



          接下來,海哥告訴你HMI的分類,大概可以分三種:

          (1、薄膜鍵輸入的HMI,顯示尺寸小于5.7ˊ,畫面組態軟件免費,屬初級產品。

          (2、觸摸屏輸入的HMI,顯示屏尺寸為5.7ˊ~12.1ˊ,畫面組態軟件免費,屬中級產品。

          (3、基于平板PC計算機的、多種通訊口的、高性能HMI,顯示尺寸大于10.4ˊ,畫面組態軟件收費,屬高端產品。

          對于高端HMI產品,面對5G的個性化定制的市場特征,HMI的“配方功能”會很重要,所謂配方功能,就是一臺設備完成不同種類工件的加工,這需要人機界面上具備配方功能,在加工A產品時,執行A配方,加工B產品時,執行B配方,比如西門子公司的MP系列,而如果要實現千人千面的生產需求,也許配方更是一個海量級的,這也是自動化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下面說說工作流程,一個HMI制作應用的制作過程大概是這樣的流程:



          海哥簡短解釋一下這些流程,在日后海哥會在每個模塊都會有細節教程。

          • 市場調研:了解到市面上的數據量,比如手機用戶數量,大部分用戶使用時長,競爭對手處于什么樣的狀態等;

          • 用戶畫像:了解用戶的年齡、地區、行為習慣、心理習慣等,并賦予到一個場景中,了解用戶在場景中的整個活動和心理的過程;

          • 需求定位:了解到目標用戶的特征后,定制產品或的重點價值,用戶為什么需要你,你有什么不一樣;

          • 頭腦風暴:由不同崗位人員,一起想點子,先暢所欲言,再根據調研和需求來判斷合適的點子;

          • 原型設計:原型簡單理解為手工紙質品,或模型,可以用塑料泡沫或電腦的Axure等軟件,做出實體或虛擬的產品,這需要快速簡單進行;

          • 可用性測試:測試原型是否可行,讓一些陌生人用用,看他們能理解這是什么,會不會用等;

          • 高保真設計:就是把“毛坯房”變成精裝修,開始做最終的視覺效果;

          • 開發制造:開發與機器制造,實現功能;

          • 測試修復:用一種極端條件來檢查產品有沒有問題,比如24小時運作會不會有問題,突然斷電有沒有問題;

          • 版本迭代:第一代產品做出來不等于成功了,因為市場在變,用戶也在變,需要保持變化,優化產品。


          下面是一些問題,可以幫助大家更好了解HMI:

          問:HMI看起來不就是一個很厚的觸摸屏嗎?

          答:HMI是由兩部分組成,分別是硬件和軟件,而像手機或平板的那種觸摸屏,只是一個觸摸的硬件,這種只是讓你能觸摸的部件而已,可以理解為臺式電腦上的顯示器,只是這個顯示器可以觸摸。


          問:PC電腦能當HMI設備用嗎?

          答:當然可以,只是PC電腦不在會嵌入到機器上,而是通過很長的線或者無線網絡連接到機器,而PC電腦需要通過HMI的軟件,來操控機器。


          問:SCADA與HMI的區別?

          答:SCADA是監控和數據采集系統,英文是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它包含HMI,SCADA是整局的工業控制系統,范圍更大。


          二、HMI有什么用?


          HMI有什么用?海哥認為,有機器的地方就有HMI存在的可能性,特別是5G物聯網的“萬物互聯”的到來,數據不只是在電腦上流動,還會在機器、衣服、鞋子、碗、車等場景中串聯,而把目光放在當下,HMI應用領域已經在機器、工廠、建筑物、汽車、高度監管的制藥和食品行業、石油/天然氣、采礦等領域已經有運作,從這些行業屬性來說,你有沒發現從事HMI的行業的人,它的市場體量有足夠大的想象空間?哈哈,別拉后腿了,與海哥一起跟上。


          目前的HMI可以做些什么呢?

          (1、實時的信息狀態與趨勢顯示;

          (2、圖形化、流程化控制生產線監控和控制;

          (3、警報的產生和記錄;

          (4、歷史信息的自動記錄、報表自動生成;


          HMI的意義有哪些呢?

          (1、發揮機器應有的功能,因為你可以通過數據顯示上了解到;

          (2、人工合理調節機器參數,讓機器間的協作、使用效率提高;

          (3、HMI預警能確保安全與經濟提升;

          (4、讓使用者操作機器和系統更友善,符合他們的生理、心理的需求,提高使用者的滿意度;


          三、誰在做HMI?


          想在這個行業有所作為,我們怎么能不知道行業的頂尖高手在哪呢?有了標桿,起碼可以衡量我們自身的水準,還有我們缺什么,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你如何作戰略選擇,讓自己也能從差異化中,變成另外一個頂尖高手,下面我們看看專注于HMI的企業,海哥找來自動化制造類的和汽車類的,行業很深很大,日后海哥繼續挖掘新的。


          下面是自動化領域HMI企業。



          三菱

          網址:www.mitsubishielectric.com


          三菱奉行的企業經營理念“Changes for the Better”,“One三菱電機”為中國“更好的未來”和實現“更好的社會”做貢獻為經營理念。e-F@ctory靈活運用IT技術,將生產現場與上層信息系統直接相連。即可實現工廠的“可視化”,同時又能促進生產設備的高性能化和最優化,縮短開發及調試周期,降低運用及維護成本,從而削減生產工序的整體成本,實現“工廠全面最優化”




          西門子

          網址:www.industry.siemens.com.cn


          面對日益復雜的機器和系統過程,作為一站式供應商,西門子專門設計開發出了 SIMATIC HMI 人機界面技術。SIMATIC HMI 采用開放式、標準化硬件和軟件接口,可快速集成到用戶的自動化系統中,從而滿足用戶的特定人機界面需求。





          施耐德

          網址:www.schneider-electric.cn


          施耐德電氣是家居、樓宇、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和工業領域能源管理與自動化技術數字化轉型的領先企業。“我們的科技,無處不在”,施耐德電氣確保每一個人,在任何時間,在任何地方都能盡享能效之利。





          歐姆龍

          網址:www.omron.com.cn


          創立于1933年的歐姆龍集團是全球知名的自動化控制及電子設備制造廠商,掌握著世界領先的傳感與控制核心技術。通過不斷創造新的社會需求,歐姆龍集團已在全球擁有超過35,000名員工,營業額達8,595億日元。產品涉及工業自動化控制系統、電子元器件、汽車電子、社會系統、健康醫療設備等廣泛領域,品種多達數十萬種。



          BEIJER 北爾

          網址:www.beijerelectronics.cn


          北爾電子成立于1981年,總部在瑞典南部的Malm?。北爾電子是上市公司北爾集團三大事業部之一。北爾集團的客戶包括 阿法拉法(Alfa Laval)、龐巴迪(Bombardier)、阿爾斯通(Alstom)和艾默生(Emerson)等要求苛刻的大型跨國企業。2018年北爾電子集團銷售額達到14億瑞典克朗。





          臺達

          網址:www.deltaww.com


          臺達成立于1971年,總部在臺灣,為全球提供電源管理及散熱解決方案,秉承“Smarter. Greener. Together.”的品牌理念,自動化模塊中,專注于交流馬達驅動器、電源治理、感測、控制與運動等產品領域的創新研發,同時整合工業自動化產品,繼而開發工業控制網絡,為全球客戶提供全方位的解決方案服務。


          汽車中控領域HMI服務企業中,海哥找了三家,他們分別是:HARMAN、INTELLIAS、ELEKTROBIT。


          HARMAN

          網址:www.harman.com


          1980年成立,總部在美國,它是三星的子公司,公司員工規模過萬,開發聯網汽車系統,音頻和視頻產品,企業自動化和互聯服務。北美,歐洲和亞洲汽車制造商是哈曼的客戶。該公司還是HMI軟件開發服務的先驅提供商。





          INTELLIAS

          網址:www.intellias.com


          Intellias是一家定制軟件工程公司,專注于汽車、基于位置的服務和金融技術行業。公司員工規模上千人。Intellias被Inc. 5000公認為歐洲最有前途,發展最快的私營公司之一。該軟件開發公司也被列入全球外包100。





          ELEKTROBIT

          網址:www.elektrobit.com


          作為汽車軟件行業的領導者,憑借 30 多年為本行業服務的經驗,EB 的軟件為 1 億多輛汽車中的逾 10 億臺設備提供支持,并提供針對互聯汽車基礎設施、人機界面 (HMI) 技術、導航、輔助駕駛、電子控制單元 (ECU) 和軟件工程服務的靈活、創新的解決方案。



          總結一下,今天的《海哥HMI人機交互》,海哥帶你了解了HMI是什么,可以簡單理解HMI就是一個平板PC,既包含了硬件,又包括了軟件系統,硬件方面核心是看處理器,而軟件方面需要用組態軟件來開發,針對項目來做定制開發,開發出來的工程文件,通過串口下載到HMI的處理器上,這樣HMI就可以管控自動化生產的設備,HMI是SCADA總要組成部分。

          文章來源:站酷

          Sketch 58 Beta版本探秘,看看都有什么新功能!

          資深UI設計者

          Sketch 58 Beta 版本已于近期推出(其實最近一段時間已更新了好幾個測試版),官方終于推出 Smart Layout 智能布局,讓 Symbol 組件獲得響應功能,變得更加靈活和強大。

          之前我們只能使用第三方插件來制作響應式組件,比如之前介紹的 Kitchen 和 Anima。不過畢竟不是官方親生的,難免會包含一些 bug 和不足。

          比如 Kitchen 插件在制作 Symbol 組件的時候,其自動排版功能會出錯。Anima 插件對上傳到藍湖的標注會有顯示問題。關鍵是在團隊協作的時候,其他使用源文件的同學也必須安裝對應的插件,否則沒有效果。

          那么這次 Sketch 58 Beta 版本新推出的 Smart Layout 智能布局功能,能否解決長期困擾設計師的響應布局問題呢?一起來看下。

          SketchBeta版本下載

          如果想體驗 Sketch Beta 版本,請進入 Sketch 測試版主頁下載→https://www.sketch.com/beta/。但是要記住,一定不要用在自己的正式文件中,防止修改后,低版本打不開。

          Sketch 58 要求 Mac 系統版本是 macOS High Sierra 10.13.4 及以上,下面是 Sketch 各大版本對應的 Mac 系統版本,如果遇到新版的 Sketch 打不開就需要檢查下自己的系統版本。

          • Sketch52-58系列版本需要macOS High Sierra 10.13.4及以上
          • Sketch51系列版本需要macOS Sierra 10.12.2及以上
          • Sketch50系列版本需要OS X El Capitan 10.11.2及以上

          Smart Layout智能布局介紹

          本次 Sketch 58 Beta 最大的更新就是 Smart Layout。

          在新建 Symbol 組件時,彈窗新增 Layout 選項,總共有 7 個屬性,分別對應不同的圖標,下面是每個屬性的簡單介紹。

          1. No Layout

          正常布局,也就是和原先一樣,沒有特殊效果。

          2. Left to Right Layout

          賦予 Symbol 組件智能布局效果,組件尺寸會根據內容變化,方向是水平從左往右布局。

          3. Horizontally Center Layout

          同上,方向是中間往左右兩端布局。

          4. Right to Left Layout

          同上,方向是從右往左布局。

          5. Top to Bottom Layout

          賦予 Symbol 組件智能布局效果,組件尺寸會根據內容變化,方向是垂直從上往下布局。

          6. Vertically Center Layout

          同上,方向是中間往上下兩端布局。

          7. Bottom to Top Layout

          同上,方向是從下往上布局。

          另外在選擇好 Layout 屬性后,Symbol 頁面的畫板組件圖標會發生變化,除了 No Layout 布局還是之前的畫板圖標之外,其余 6 個都有對應的新圖標,看下圖。

          此外,選擇畫板后,右側的屬性面板中會新增布局選擇功能,包含上面講的7種屬性,可隨時對 Layout 布局進行更改。

          看上面的描述還是比較迷惑,實際上智能布局簡單來說,就是賦予 Symbol 組件內容邊距的功能,尺寸隨內容變化而變化,有點類似于前端 CSS 中的 padding 屬性。下面用實際例子展示。

          制作彈性按鈕

          以前我們使用過 Kitchen 和 Anima 制作過彈性按鈕。需求是,文字兩端的邊距(即CSS中的padding)保持固定,文字數量不固定,按鈕寬度隨文字內容走。

          那么在 Sketch 58 中,我們先制作一個按鈕,文字兩端的邊距是 20。

          轉化為 Symbol,出現彈窗,在新增的 Layout 下拉中,選擇 Left to Right Layout,這樣文字變化時,左邊是固定不動的,內容往右邊延展。

          這樣一個彈性按鈕就做好了,不管文字有多少,兩端邊距永遠保持固定 20。和前端 CSS 中的 padding-left 和 padding-right 功能一樣。

          如果這個時候我們再拉伸 Symbol,右側 Overrides 會出現一個新的圖標:縮小實例以適配內容。點擊后,被拉伸的組件會還原為文字內容長度。

          注意,這個和原先的重設覆蓋層圖標不同,不會清除覆蓋的文本內容,只會還原為適合內容大小。

          以上是從左往右的布局,水平兩端和從右往左也是一樣的道理,只是方向不一樣,下圖是從右往左的布局。

          這就是智能布局的主要功能,賦予 Symbol 組件 CSS 代碼 padding 屬性,具備響應特征。還需要注意的是,智能布局目前只針對 Symbol 組件,Kitchen 插件是可以作用于普通組的。

          制作彈性按鈕組

          上面是單個組件的智能布局,如果是嵌套組件呢?也是可以的,一起試下。

          我們把剛才做的按鈕橫向分布三個,再一起做成新的按鈕組 Symbol 組件,結構看下圖。

          新的按鈕組內,每個按鈕已經是響應式的,那么做成組后就會保持組內元素的間距固定,更改下文字內容看下圖。

          非常棒,已經滿足了我們剛開始的需求。但是不建議嵌套過多,要保持組件化設計思維。當然了,間距問題,Sketch 57 已經提供了多元素間距調整功能,只多了一步,但是不用把整體再次轉化 Symbol,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靈活選擇。

          制作信息卡片

          以上講的是水平方向布局,同理垂直方向布局道理也一樣,我們以最常見的信息卡片為例子。一般情況下卡片圖片不變,標題和內容文字的不固定會導致卡片整體高度也會發生變化。利用智能布局我們可以讓卡片變成響應式擴展。

          確定好上下左右的間距,例子中用的 16,然后建立組件,Layout 選擇從上往下布局,這樣標題和內容文字增多,上下的間距是保持不變的,內容高度自動增加。

          總結

          以上就是 Sketch 58 Beta 版本新增的 Smart Layout 智能布局介紹。關于這個新功能,我們還可以做很多響應式的組件,提升設計效率。Sketch 的更新速度也在加快,很多之前第三方插件才可以實現的效果也被官方一一收入囊中。希望 Sketch 的發展越來越好,成為設計師真正的設計利器。

          58 版本的歡迎界面也做了大更新,至于好不好看就因人而異了。最后來一睹芳容。

          文章來源:優設

          快速了解“私域流量”

          資深UI設計者

          如果您想訂閱本博客內容,每天自動發到您的郵箱中, 請點這里

          為什么“私域流量”如此火爆,互聯網人必看!

          最近一個全新的名詞頻繁出現在我們的視野里,它和去年的“增長黑客”一樣,在互聯網圈子里被炒的火熱,它伴隨著微商和社交電商而出現,它已經悄悄改變著整個互聯網營銷格局,它就是“私域流量”。


          恰好上周我在團隊內部也分享了關于“私域流量”的話題,這期間還糾結要不要整理到公眾號里。然鵝,樂于分享的精神將我腐蝕~,今天就不聊設計、不聊產品,來談一談我眼中的“私域流量”,拓展一丟丟互聯網的思維邊界。




          一、什么是私域流量?



          要讀懂私域流量,首先要了解流量池的概念,流量池是流量的蓄積的容器,主要是為了防止有效流量流走而設置的數據庫,比如:淘寶、百度、微博等。只要有足夠的預算,可以持續不斷的獲客(獲取新用戶的渠道),被稱為流量池。


          而私域流量指的是品牌或個人自主擁有的、無需付費的、可反復利用的、能隨時觸達用戶的流量。它并不是一個新生事物,只是與我們曾經接觸的流量相比,更加便于商戶或個人使用的流量。


          比如:之前社交媒體還沒普及的時候,私域流量就是客戶的聯系方式(手機號、郵箱、住址等),想要聯系他們時,可以打電話、發短信、發郵件、甚至往他們家寄樣品體驗。當時這些客戶信息甚至都是公司的商業機密。


          隨著時代的進步,如今的私域流量是一個完全屬于“你”自己的私人地盤,大到年入上億的商家,小到個人經營者。這些流量存在于公眾號、微信好友、微博、社群、朋友圈、頭條號、抖音等社交媒體里,它是一切你可以隨時掌控的私人流量池(既私域流量),這個流量池里聚集的是你的粉絲、客戶和潛在客戶。


          而產品則是承載用戶流量的工具,即使用戶分布在不同的產品里,但只要是在個人賬號的,就是你的私域流量。顧名思義,私域流量就是屬于自己的流量,相對公域流量而言,主要指個人或品牌自主擁有的自由流量,它需要通過沉淀和積累來獲取的更精準、轉化率更高的垂直領域流量。





          二、公域流量與私域流量



          任何一家互聯網公司,都離不開一個核心問題——流量。得流量者得天下,有了流量才能進行下一步轉化,“流量”既代表大眾的關注點。


          對互聯網公司來說,流量就是市場,流量就是用戶,流量就是商機。我們講的私域流量就是這部分流量屬于商家或個人的“私有資產”。既然有私有,那必然有公有。與私域流量對應的是公域流量,比如淘寶、京東這些大的流量平臺,所有的流量都要花錢買,而且越來越貴,這里的“花錢買”指的是廣告推廣、排名推廣等。有了曝光率,用戶的關注點(瀏覽行為)自然就來了。


          這兩類流量有什么本質上的區別呢?


          公域流量和私域流量并不是絕對概念,而是相對概念。比如一家商場開在步行街上,商場里的流量相對于步行街就是私域流量,因為店鋪基于步行街內。而步行街的流量相對于商場就是公域流量,因為其他店鋪也可以享用。再比如,從淘寶里打開一個網店,網店里的流量相對于淘寶就是私域流量,而淘寶的流量相對于網店又成了公域流量。同樣,公眾號的流量相對于微信就是私域流量,微信的流量相對于公眾號就是公域流量。


          所以說,公域流量就像大海,剛開始魚多,捕魚的人少,即便我們捕魚的技術一般,也能有所收獲。隨著捕魚的人越來越多,捕到魚的成本越來越高,魚的質量卻越來越低,于是很多人就開始自建魚塘養魚,這樣捕魚的成本低了,也更容易捕到魚了,還能租出去讓別人釣魚,自建魚塘就是私域流量。伴隨著流量紅利的減緩,公域流量逐漸飽和,商家很難再以較低的成本來獲客了,為什么是較低的成本?請往下看案例。


          公域流量:

          公域流量也叫平臺流量,它不屬于單一個體,而是被集體所共有的流量。來看看我們常見的的平臺流量五大板塊:


          電商平臺(淘寶,京東,網易考拉等);

          內容聚合型平臺(騰訊新聞、網易新聞、今日頭條等);

          社區平臺(百度貼吧、微博、知乎、簡書等);

          視頻內容型平臺(騰訊視頻、愛奇藝、抖音等);

          搜索平臺(百度搜索、谷歌搜索、360搜索等)。


          對于平臺中的個體來講,他們只能以付費或活動等方式,在滿足平臺規則的原則下獲取流量,留存率較差,因為個人沒有支配權,只能跟隨平臺的發展規律順勢而為,且流量始終屬于平臺,個體稍有過分的營銷嫌疑就會被封號。很顯然,他們都依靠于平臺獲取流量,并且不能完全掌控自己的流量分發。


          這種形式所帶來的弊端便是每次流量的使用需支付高昂的費用。當然,優點僅為流量獲取方式相對簡單,花錢購買,付費即可,平臺會根據你付費的級別來定制推送計劃。但這種推廣方式,相當于大海撈針,比如我們在百度上做推廣,想利用百度的流量來曝光我們的UI設計網課,但是每天使用百度的用戶來自于各個階層、各個崗位,需求五花八門,可能100個訪問用戶中,只有1個是具備目標用戶條件的,所以平臺流量不能精準的曝光到目標用戶所在的群體。


          私域流量:

          接下來,我們對比一下私域流量,它屬于單一個體的流量。比如某個公號的關注用戶都是UI設計師,那這個公號的私域流量就是推廣UI設計網課的首選目標,因為大家都有這個需求、都來自這個領域,只不過需求的渴望程度不一樣而已。在100個閱讀用戶中,可能有10個會仔細了解。所以這種推廣方式的精準度要比平臺流量更高,關鍵是推廣費用極低。弊端是曝光率、影響面積、用戶熱度是臨時性的,但在短時間之內是有明顯的用戶增長,這就是所謂的“極速獲客”、“熱點獲客”。


          所以我們常見的私域流量都存在于個人號中,他們可以完全掌控自己的流量分發。比如在微信中,好友也是我們的私域流量,我們可以選擇不同的好友分組推送消息,所以私域流量最大的特點是直接觸達用戶。


          同時,私域流量可以反復利用,更適用于復購屬性強的產品,利于增加復購率,比如我們生活中一些小超市的營銷手段就是利用私域流量增加顧客的粘性和復購率的:在超市購買商品支付時,收銀員要求你添加他們店長的微信號,添加成功可以送多少積分,打多少折扣,這就是獲客的第一步,然后店長會把這些顧客拉入到一個微信社群里,每天定時推送一些打折商品、優惠新品等,有些用心運營的還在社群里做“搶紅包”的活動,搶到最多的前三名當日到店購買商品送500積分等。


          我們可以看出,比起公域流量,私域流量更注重引導和運營。如果用一句話概括私域流量和公域流量的區別,就是:私域流量的用戶屬于個體,公域流量的用戶屬于平臺。

          Image title




          三、私域流量的特點與價值



          1、更可控

          假設某平臺有一百萬用戶,然而這一百萬用戶跟我們沒有任何關系,我們只有把里面的用戶導入到自己的平臺,才算自己的用戶,后續對這些用戶的針對性服務才有可能發生。


          就拿“抖癮”來說,用戶喜歡的短視頻很多,當對其中一個視頻感興趣時,可以選擇關注號主,關注后可以第一時間享受到號主提供的視頻服務,而對號主來說,關注者就是從平臺引入的私域流量。當關注號主的用戶越來越多時,這個號主就成了所謂的網紅,并在特定領域有一定的影響力,因為后面有一大群“私域流量”在支持他,基于此,一些其他的業務和廣告就隨之而來,這伴隨的也就是收入。號主也可以選擇性服務,將關注用戶人群細分,從而合作不同的品牌。



          2、更省錢

          產品在平臺流量獲得曝光需要支付高昂的費用,比如:關鍵詞競價、關鍵詞推廣等,如果你想通過平臺獲得不花錢的曝光...還是別想了,不可能的,人家的流量也是花錢砸出來的。


          私域流量幾乎是免費的,一旦把用戶從平臺流量引入到私域流量,比如:微信社群,那真是我的地盤我做主,怎么玩都是我的權利,當然也不能太放肆而喪失了所謂的本質,如果用戶體驗不好,分分鐘會被別的“私域流量”引導走,畢竟選擇也是用戶的權利。再就是前面舉的UI設計師網課和超市的例子,直接跟“熟客”建立聯系,省下了渠道推廣費不說,熟客們還愿意為你安利更多用戶,這相當于幫你免費做了宣傳推廣,無形中產生了裂變。所以產品在私域曝光的成本要比平臺曝光低得多,甚至幾百塊就可以搞定一個精準推廣,而這個精準推廣還會產生二次流量。



          3、更豐富的營銷玩法

          私域的運營能讓商家與消費者建立更親密的連接,那商家就可以基于產品做延展,不管是二次營銷還是多元化營銷,只要你輸出的內容不讓用戶失望、討厭,就有助于銷售。


          我們身邊最常見的就是分享文章到朋友圈進交流群、參與文章中的紅包抽獎、評論區積攢送書、公眾號文章互推等活動。這無形中就是為商家的私域流量進行了裂變和促活。


          當然這些只是很小一部分的玩法,也不違背互利的原則:我分享你的文章進了我想進的交流群、我幫你的文章帶來一次閱讀,但我可能獲得抽獎紅包、我發動身邊朋友幫我積攢,對你的產品進行了裂變式曝光,但我得到了想要的書籍...


          寫到這里讓我想起之前在網上看到的段子“我把你當朋友,你卻把我當你的私域流量”。然而,不管是現實還是網絡,不可能有人在商業環境里無私的付出,雖然說的很透,但我們還是需要正確認識現實,畢竟這是個資源互換、資源共享的互聯網時代。

          Image title



          4、更高的客戶穩定性

          私域流量可以有效防止用戶流失,尤其是你經常交互的用戶。通過運營私域流量,與用戶建立起情感互動(交互),你推薦的產品他們也不會條件反射般地當作廣告去屏蔽掉,同時你的誠懇推薦也會讓用戶穩定性越來越好,不容易流失。

          現在很多商戶都會主動以個人號去添加一些顧客,通過私人關系為他們提供訂座、專屬折扣和所謂的VIP服務,平時有事沒事嘮嘮嗑、相互點個贊、時不時來一句贊美的評論啥的。所以,商戶在用戶面前曝光多了,也能起到喚醒用戶記憶的作用,久而久之復購率也就提升了。



          5、更利于塑造品牌和個人IP

          好品牌反映了好口碑,在某種程度上會幫助用戶消除掉選擇困難癥,比如我們買鞋子,品牌這么多,我肯定首選我心目中排在第一的,這個“第一”就是用戶對商戶精神層面的認知和信任,品牌塑造的過程就是用戶忠誠度建立的過程。


          私域流量的交互,可以拉近品牌和用戶之間的距離,通過產品提供的服務把同類人群聚集在一起,這些人累計起來的影響力不可小瞧。不管商戶大小,掌握私域思維,都能有效的促進與用戶的溝通,增加用戶粘性和忠誠度。


          在運營私域流量時,最常見的錯誤是沿用以前的思維。比如很多公司讓客服團隊搞大量微信個人號做朋友圈運營,但其實沒有任何一個微信用戶希望自己的朋友圈里多了一個廣告客服。私域流量轉化的核心是信任,是基于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這里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就是個人IP化打造,打造一個行業KOL或專家的身份,比如你在某個領域有豐富的行業經驗,通過某些途徑將你的經驗分享給有需要的人,這就從中產生了濃厚的信任,因為在用戶眼里,你就是行業的專家(你說啥都對~),完成這步之后,私域流量才可能提高轉化。說白了就是你(商戶)能為用戶提供什么樣的服務,這些服務被多少人所認可。




          四、身邊常見的導流方式



          1、靠利益誘導

          比如關注公眾號領紅包、下載APP送現金、注冊領優惠券等。在流量池獲得曝光后,用戶看到進入私域流量有好處時,一般都會形成轉化。雖然數據在短時間內很美麗,但留存率和活躍度不敢保證,這需要產品內的引導和體驗來支撐。



          2、解決內容訴求

          做優質的內容輸出,解決用戶的內容訴求,靠內容本身打動用戶形成轉化。比如你正在看這篇文章,你覺得有點收貨,就產生了關注我公眾號的想法,并做出了關注的行為,這個“行為”就是一次轉化。所以做內容私域的本質在于產出有價值、有思考、有幫助的干貨。當別人發現你產出的東西,對自己有幫助時,會主動前來,這是長久的打法。




          五、寫在最后



          私域流量的拉新和運營,就是與人打交道、與一群人打交道,和做產品一樣,滿足他們的核心需求,以及一些增值需求?,F在關于私域流量運營還沒有太多成熟的玩法,商家多半還在摸索和嘗試中。我們也不要只盯著微信平臺,用戶在哪里流量就在哪里,私域流量池就在哪里,就像有些朋友從公眾號轉戰到“抖癮”一樣。


          掏心窩子:當然我個人并沒有太在乎私域流量給自己帶來的利益,因為我始終把在UI中國寫文章當做一種學習成長的方式而已,通過輸出一些復盤和有挑戰的知識點,幫助自己突破思維邊界,同時還能結交各位同行,簡直兩全其美。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是的,我們距離目標又近了一步,標紅的你都看了嗎?

          Image title

          文章來源:ui中國

          藍藍設計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圖標定制 、 用戶體驗 、交互設計、 網站建設 、平面設計服務

          2020 年值得關注的 10 個UI 設計趨勢

          資深UI設計者

          如果您想訂閱本博客內容,每天自動發到您的郵箱中, 請點這里

          創意動畫

          1. 品牌加載

          公眾喜歡有趣,可塑的動畫。Airbnb 和 Netfilx 將品牌 logo 動畫應用到了啟動頁和加載頁面。結合品牌特點、風格和符號,融合到產品設計中,從而提升視覺的一致性,創造富有特有性格的產品界面。

          △ Netflix & Airbnb

          2. 圖標動畫

          微交互是建立在移動端上微妙視覺效果的小動畫,而圖標動畫是微交互其中的一種。它的目的是吸引用戶,讓用戶感覺順暢、愉悅。

          最近,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個圖標動畫是 Facebook 的新消息提醒界面,這些由產品所包含的一個個小細節,創造出了新穎而有趣的設計。

          △ Facebook Website

          留白分隔

          在 UI 界面中,最常見的分隔方式是用細線對模塊進行劃分,但隨著設計重心趨向簡約,注重內容本身,傳統的分隔線方式就略顯多余。

          根據格式塔親密原則,通過留白控制間距大小,可以清晰地劃分模塊層級,同時界面看起來也更加透氣、富有張力??梢钥吹?QQ、飛聊、Gmail、Messenger 等應用都采用了留白分隔。

          △ Gmail & Messenger

          融入插圖

          1. 品牌形象插畫

          一個好的插畫作品可以為產品帶來極佳的辨識度。Snapchat 的頁面用了很多情感化設計和品牌形象,包括開啟通知引導動畫、查找好友 landing page、下拉刷新頁、照片回憶等等。

          從品牌的個性化設計,尋找一種基于插畫的設計語言,把產品塑造成一個高辨識度的 ID。

          △ Snapchat

          2. 3D插畫

          隨著軟件技術的提升,3D 插畫在這幾年中大受歡迎,很多應用都使用 3D 渲染產品,如:星巴克、Keep、毒App 等等,因為它真實立體,有著更高的轉化率。

          △ Starbucks by Wojciech

          △ Keep & 毒

          圓角卡片

          圓角代表友好、親和力,而卡片模塊化的布局更為清晰、有效、整潔。

          在上周的微信改版《微信 7.0.5 發布:9個細節提升體驗》的文章中,我講到了訂閱號的推送文章去掉了標題欄的背景,卡片變得更加簡潔。另外,公眾號詳情頁由原先的列表式,改成了圓角卡片式,彈窗也由直角改成圓角。

          △ Broadcasting & 微信

          視頻背景

          長期以來,圖像在視覺設計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視頻能夠更直觀的吸引用戶,傳達主要的思想。

          在移動端中,視頻主要用于登錄頁背景,一般可以是幾秒鐘的循環剪輯視頻,它可以帶來一種身臨其境的體驗感受。

          △ Lyft & Nike

          輕提示

          Toast 是一種輕量級的提示,作為用戶操作后的反饋。UI 形態上從居中浮層,慢慢趨向于底部通欄樣式。這樣設計的好處是不會擋住當前界面的內容。

          舉一個反例,iOS 的調整音量提示,大范圍的遮住了界面,特別是對正在玩游戲的用戶非常不友好,直到 iOS 13 這個設計才被修改。

          △ Google Earth & Spotify

          色彩平鋪

          隨著扁平化設計和 Material Design 進一步占據主流趨勢,簡約的界面,明亮,大膽的色彩一直都處于增長趨勢。色彩平鋪已經成為清新、酷炫、數字時代的代名詞。

          △ Snapchat & Spotify

          注重內容

          重內容、輕 UI,把注意力引導在重要內容和功能上。像 Facebook、Instagram 這種以圖片社交為主的 App 都有一個特點,就是文字都是黑白灰,將彩色交給圖片去傳達,讓用戶關注內容即可。

          △ Facebook for Android

          AR

          增強現實的技術,已經出現在很多 Web、App 等領域中。許多平臺開發者也將增強現實技術納入其開發工具里面,可預期到這種類型的 App 將會越來越多。

          1. 地圖導視界面

          地圖+AR,讓你不再盯著二維平面上那個藍色的點,而是現實世界中的箭頭告訴你在哪個路口轉向。

          △ Google Map

          2. 表情貼紙

          Instagram、Snapchat、Messenger 等平臺可用 AR 濾鏡來創作,表情貼紙可以幫助用戶更直白有效地自我表達、獲取注意力。

          △ Spark AR

          車載系統界面

          隨著 5G、車聯網、人工智能、自動駕駛的發展,車載界面也越來越受重視了。

          在今年的 Google I/O 開發者大會上,針對車載系統 Android Auto,推出了新的設計語言,它有著更好的可拓展性。在 UI 上,完全重新設計了導航欄,能夠更輕松地訪問應用、通知,和你的 Google 智能助理,最大限度的幫助駕駛者減少分心,將注意力集中在道路上。

          △ Android Auto UI

          此外,還開發了新的系統小部件,在使用地圖進行導航時,仍然可以一鍵控制音樂應用,或者正在進行的電話,同時在屏幕上保持地圖的完整視圖。

          總結

          UI 設計的趨勢除了側重內容和情感之外,還會根據不同設備載體、新的技術(3D、AR)而變化。但歸根結底還是以人為本,借用 Adobe 設計副總裁 Jamie Myrold 的一句話:如今設計師要思考的,絕不僅僅是設計一款 App、網站或設計工具。我們要思考的是人類的需求,用戶的需求,打造真正人性化,多元化與包容性的設計。

          藍藍設計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圖標定制 、 用戶體驗 、交互設計、 網站建設 、平面設計服務。


          未來的情感化界面設計

          資深UI設計者

          如果您想訂閱本博客內容,每天自動發到您的郵箱中, 請點這里

          情感化在我們的決策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秒鐘的情感交互可以改變人對產品的整體體驗


          人類是一種情緒驅動的物種;我們選擇某些產品并不是因為它們有意義,而是我們認為它們會給我們帶來什么樣的感受。未來的界面將在產品設計的基礎上使用情感化的概念。人們使用的經驗將基于智商(IQ)和情商(EQ)。


          本文試圖展望未來,看看我們將在未來的十年內設計什么樣的界面。我們將仔細研究三種交互媒介:


          01、語音

          02、增強現實(AR)

          03、虛擬現實(VR)



          未來情感化界面的實例

          將來的界面會是什么樣子?盡管我們還沒有這個問題的答案,但是我們可以討論界面可能具有的特性。在我看來,我相信我們最終會遠離那些充滿菜單、面板、按鈕的界面,而轉向更“自然的界面”,即擴展我們身體的界面。未來的界面不會鎖定在物理屏幕上,而是使用整個五官感覺的力量。

          因此,他們需要的學習成本更少——理想情況下,根本沒有學習成本。


          情商在商業中的重要性

          除了讓體驗更加自然和減少學習成本外,情感化設計還為產品創造者帶來了另一個好處:它提高了用戶對產品的使用率。合理的利用人類對情感的行動能力來創造更好的用戶參與度。



          體會真實的語音界面

          現在,以語音為主要界面的產品越來越受歡迎。我們當中的許多人在使用亞馬遜Echo和蘋果Siri進行日?;顒樱缭O置鬧鐘或預約等。但目前市場上的大多數語音交互系統仍有一個與生俱來的限制:他們沒有考慮用戶的感受,因此,當用戶現在與谷歌這樣的產品交互時,他們會有很強的與機器交流的意識,并非是真正的人類。系統可預測地響應,并編寫響應腳本。與這樣一個系統進行有意義的對話是不可能的。


          但是如今市場上有一些完全不同的系統。其中一個是社交聊天機器人應用程序Xiaoice。這個應用程序的核心是一個情感計算框架;這個應用程序是建立在這樣一個理念之上的,即首先要與用戶建立情感聯系。Xiaoice能夠動態地識別情緒,并通過長時間的對話和相關的回應吸引用戶。因此,當用戶與Xiaoice互動時,他們會覺得自己在和一個真正的人交談。


          許多人在電影《她》(2013)中看到了基于語音的互動影響力。Theodore ( Joaquin Phoenix 主要角色) 愛上了一個 Samantha (一個復雜的操作系統)。這也使我們相信,未來基于語音的交互系統,主要目的之一將是為用戶提供虛擬伴侶。這部電影最有趣的是 Theodore 沒有 Samantha 的視覺形象——他只有她的聲音。要建立這種親密關系,就必須產生反映一致個性的回應。這將使系統具有可預測性和可信賴性。


          雖然技術離Samantha這樣的操作系統還很遙遠,但我相信語音優先的多模式界面將是語音支持界面發展的下一篇章。這些界面將使用語音作為主要的交互方式,并在創建和構建連接感的上下文中提供附加信息。


          Image title

          為Brain.ai設計的語音界面示例(圖片來源:Gleb Kuznetsov)



          AR體驗的演變

          增強現實(AR)被定義為現實世界之上的數字覆蓋,并將我們周圍的物體轉化為交互式數字體驗。我們的環境變得更加“智能化”,用戶的手指尖上會出現“有形”物體的錯覺,這樣就在用戶和產品(或內容)之間建立了更深層次的聯系。


          使用AR重新定義現有概念

          AR的獨特之處在于它為我們提供了與數字內容進行物理交互的非凡能力。它可以幫助我們看到以前無法看到的東西,這有助于我們了解更多關于周圍環境的信息。AR屬性有利于幫助設計人員使用熟悉的理念創造新的的層次體驗。


          例如,通過使用移動AR,可以打造一個新的飛行體驗感受,允許乘客查看有關其它班機或當前航班飛行進度的詳細信息:


          Image title

          AR在空中客車A380的飛行體驗中。(圖片來源:Gleb Kuznetsov)


          AR幫助我們在空間中找到自己的路,并讓我們一目了然地獲得所需的信息。例如,AR可用于為當前位置創建豐富的上下文提示。被稱為SLAM(同步定位和映射)的技術非常適合這種場景。SLAM允許對環境進行實時映射,還可以將多媒體內容放入環境中。


          為用戶提供價值的機會有很多。例如,用戶可以將他們的設備指向建筑,并在屏幕上了解更多關于這個建筑的信息。它能夠顯著的減少工作量,并通過允許導航和訪問實現輕松的情感體驗。


          Image title

          在上下文中提供其他信息(圖片來源:Gleb Kuznetsov)


          我們周圍的環境(如墻壁或地板)可以變成一個可交互的場景,這種方式在過去僅限于我們的智能手機和電腦。


          你在下面看到的概念設計就是這樣的;它使用物理對象(白墻)作為通常使用數字設備傳送的內容的畫布:

          Image title

          交互式墻的概念 - 在現實世界之上的數字覆蓋。(圖片來源:Gleb Kuznetsov)


          避免信息過載

          許多人都看過一個叫做“超現實”的視頻。在這段視頻中,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已經融合,用戶被大量信息所淹沒。技術允許我們同時顯示幾個不同的對象。如果使用不當,很容易造成過載。信息過載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它會對用戶體驗產生負面影響,避免信息過載將是AR設計的目標之一。精心設計的應用程序將會過濾掉那些與使用人工智能的用戶不相關的內容。


          高級個性化

          當系統實時地根據用戶的需求和期望來調整內容或功能時,就會發生數字體驗的個性化?,F在許多移動應用和網站使用個性化的概念來提供相關內容。例如,當你訪問Netflix時,你看到的電影列表會根據你的興趣進行個性化設置。


          AR眼鏡允許創造一種新的個性化水平,即“高級”的個性化水平。由于系統“看到”了用戶看到的內容,因此可以利用這些信息提出相關建議或在上下文中提供其他信息。試想一下,你很快就會戴上AR眼鏡,傳輸到視網膜的信息將根據你的需要進行調整。


          從增強現實走向虛擬現實,創造沉浸式體驗

          AR體驗具有自然的局限性。作為用戶,我們在內容和內容之間有明確的界限; 這條線將一個世界(AR)與另一個世界(現實世界)分開。這條線讓人感覺到AR世界顯然是不真實的。


          你可能知道該如何解決這個限制,例如虛擬現實(VR),當然。虛擬現實并不是一種全新的媒介,但直到最近幾年,技術才達到讓設計師創造沉浸式體驗的程度。


          沉浸式VR體驗消除了現實世界與數字之間的障礙。當你戴上VR耳機時,你的大腦很難處理你收到的信息是否真實。

          以下是設計人員在創建沉浸式虛擬環境時需要記住的內容:

          01、寫一個故事

          有意義的VR需要有一個強有力的故事核心。這就是為什么在你開始設計VR環境之前,你需要為用戶旅程寫一個故事。一個被稱為“故事板”的強大工具可以幫助你做到這一點。使用故事板,可以創建故事并檢查所有可能的結果。當你審視你的故事時,你將看到何時以及如何使用視覺和音頻提示來創造一種沉浸式的體驗。


          02、與角色建立更深層次的連接

          為了讓用戶相信虛擬現實中他們周圍的一切都是真實的,我們需要與用戶扮演的角色建立聯系。最明顯的解決方案之一是在虛擬場景中包含用戶手的表示。這個表示應該是實際的手-而不僅僅是一個假造的復制品。考慮不同的因素(如性別或膚色)是至關重要的,因為這會使互動更加現實。

          Image title

          用戶可以看到他或她的手,看他們看起來像一個角色。(來源:leapmotion)


          也可以將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對象帶到虛擬現實環境中,以創建這種連接。例如,一面鏡子。當用戶查看鏡像并在反射中看到其角色時,它可以在用戶和虛擬角色之間實現更真實的交互。

          Image title

          虛擬現實用戶會查看虛擬鏡像并將自己視為VR環境中的角色。

          03、使用手勢而不是菜單

          在設計沉浸式虛擬現實體驗時,我們不能依賴與傳統的菜單和按鈕形式。為什么呢?因為顯示菜單相對容易打破沉浸感。用戶將會知道他們周圍的一切都不是真實的。設計師不需要使用傳統的菜單形式,而是需要依賴手勢。設計界仍在為使用手勢定義一種通用語言的過程中,參加這項活動是有趣和令人興奮的。棘手的部分是讓用戶熟悉和可預測的手勢。

          Image title

          試圖將現有的交互概念重用于VR體驗。不幸的是,這個概念會打破沉浸感。新媒體需要新的互動模式。


          04、與VR環境中的元素交互

          要創建一個感覺真實的環境,我們需要讓用戶能夠與現實中的對象交互。理想情況下,環境中的所有對象都可以設計成允許用戶觸摸和查看它們的方式。這樣的物體會起到刺激作用,幫助你創造一種更沉浸的體驗。觸摸對于探索環境極其重要;嬰兒在最初幾天獲得的最重要信息是通過觸摸獲得的。


          05、在虛擬現實中分享情感

          虛擬現實有機會成為一種新的社會體驗。但要做到這一點,我們需要解決一個重要的問題,即,把非言語的暗示帶入交互中。


          當我們與他人互動時,我們獲得的信息中的一個重要部分來自肢體語言。驚奇、厭惡、憤怒——所有這些情緒都存在于我們的面部表情中,在面對面的交流中,我們從眼睛區域推斷信息。當人們在虛擬現實環境中交互時,提供這些信息是很重要的,以此來創建更真實的交互。


          好消息是,頭戴式設備(HMD)將很快覆蓋情感識別。在虛擬現實中,幾乎任何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都會從面部表情中受益。


          06、為VR環境設計聲音和音樂適合

          音頻是沉浸式體驗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不為環境設計聲音,就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沉浸式體驗。聲音既可以用作背景元素(即周圍風的聲音)也可以用作方向。在后一種情況下,聲音可以作為提示-通過播放方向性(聲音來自何處)和距離(用戶可以將注意力集中在特定元素上)。


          在為虛擬現實設計音頻時,最重要的是使聲音成為3D。2D聲音對虛擬現實來說不太好,因為它會使一切變得過于平坦。三維聲音是你可以聽到的聲音,在你周圍的每個方向-前面,后面,上面和后面-所有的地方。您不需要專門的耳機來體驗3D聲音;可以使用HMD的標準立體聲揚聲器來創建它。


          頭部跟蹤是良好聲音設計的另一個關鍵方面。讓聲音以現實的方式表現是至關重要的。這就是為什么當用戶移動頭部時,聲音應該根據頭部移動而變化。


          結論

          當我們考慮到產品設計的現代狀態時,很明顯我們只是處于冰山一角,因為我們非常局限于平板電腦。

          我們見證了人機交互(HCI)的根本轉變——重新思考數字體驗的整個概念。在未來的十年里,設計師們將打破玻璃(我們今天所熟知的移動設備時代),轉而使用未來的接口——復雜的語音接口、先進的ARS和真正的沉浸式VRS。當我們要創造一種新的體驗時,我們必須明白,我們唯一的界限就是我們的大腦告訴我們,它必須一直是怎樣的。

          藍藍設計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圖標定制 、 用戶體驗 、交互設計、 網站建設 、平面設計服務

          用大數據告訴你什么樣的圖!

          資深UI設計者

          如果您想訂閱本博客內容,每天自動發到您的郵箱中, 請點這里

          創意是營銷中離消費者最近的環節,同樣也是最性感、最直接的部分。但為什么我們都看過杜蕾斯海報卻依舊寫不出好文案?一個好創意如何誕生?

          近日,阿里媽媽發布《美妝行業淘寶首焦創意洞察》(以下簡稱《報告》),試圖通過數據洞察的方式幫助品牌商家更懂創意,探討什么樣的創意真正能被消費者買單,怎樣的創意生產能提升運營效率,最終幫助品牌實現生意增長。

          以消費者運營為中心,好創意從洞察開始

          如果說創意表現是營銷的末端,那么洞察則是營銷的起點,在營銷媒體「傳播體操」看來,創意和洞察更是「術」與「道」的關系。因為有了消費者洞察,才會有推廣策略,從而產生許多創意。

          創意能讓品牌與用戶實現更好的溝通,但數字化時代,媒體形態多元化、觸點碎片化,對創意提出了更高要求。

          以 618 這類大型營銷節點為例,阿里媽媽此前洞察到,618 消費者是以女性為主的 1-2 線高學歷高消費家庭用戶,90 后年輕人群為次主流消費群體。消費人群老齡化與年輕化并行,渠道下沉趨勢顯現。

          因此在創意和營銷上,品牌方應重點關注 4 個人群:崛起的新生代,承載主力核心的小鎮青年、城市青年,以及正在興起的中老年人群。懂得消費者需求及市場變化,始終圍繞以消費者運營為核心,才能讓創意發揮更大的營銷價值。

          此前,阿里媽媽基于行業推出系列洞察報告,此次首次發布創意領域的營銷洞察,則進一步豐富洞察維度,持續輸出營銷洞察能力。

          算法解決「審美打架」難題,多元素組合產生好創意

          這或許也讓品牌、商家和設計師們曾經的矛盾被解決。此前,在面對銷售的需求時,視覺設計的結果需要為用戶下單購買、產生交易服務,往往會與審美「打架」。《報告》試圖減小品牌方和設計師的認知溝壑,通過解讀創意圖片背后的運營邏輯,為好的創意提供數據基礎。

          《報告》聚焦美妝行業的展示類營銷創意。通過對海量創意樣本的算法支持及數據分析,《報告》分析了淘寶首頁焦點圖(以下簡稱「首焦」)這一表現創意的關鍵區域,挖掘創意特征對點擊效果的潛在提升效應。

          《報告》發現,淘寶首焦曝光點擊后的流量聯動效應明顯,首焦上的點擊進店能夠有效提升消費者在其他渠道上的進店概率,而在資源位與定向方式固定的前提下,創意設計往往是影響點擊率的第一要素。

          從數據上進一步看到,首焦點擊人群較非首焦點擊人群,在后續其他觸點上的進店概率會高出一籌,尤其在美容護膚/美體精油和彩妝類目分別提升了 9.1 倍和 11.2 倍。這意味著,首焦投放有助優化全店流量獲取能力。若需完成拉新任務,可以考慮首焦投放與其他營銷方式組合。

          具體來看,《報告》逐一拆解了首焦圖片的創意構成──調性、色調、標示、文本內容、商品數量、人像。在控制創意之外的潛在影響因素下,阿里媽媽透過洞察報告還原創意質量的高低對營銷效果的影響差異,從而得出最優的組成方式。

          好創意帶來生意增長,阿里媽媽提供數字化創意解決方案

          不過,在大家積極探索新內容形態的當下,為什么靠圖片傳達信息依舊重要?在阿里媽媽營銷研究中心高級行業研究專家蘇寅看來:「從展現形態上來看,圖片創意依舊是品牌方與用戶溝通的重要抓手。作為基礎的信息媒介,圖片與視頻類內容深度聯動,功能互補,形成品牌與消費者的立體化溝通?!?

          「互聯網女皇」瑪麗·米克爾發布的《2019年互聯網趨勢報告》也佐證,雖然短視頻直播增長迅速,但使用圖片成為越來越重要的溝通方式,基于圖片的通訊也得到計算機視覺及人工智能的推進。而在廣告營銷領域里,圖片創意的價值也正在被逐漸受到關注。

          有數據支撐的創意洞察后,數字化營銷時代也需要更數字化的創意解決方案。

          隨著報告的發布,阿里媽媽將攜手旗下平臺創意中心,為品牌和商家提供數字化的創意解決方案。作為國內領先的提升營銷效率的全域創意解決方案平臺,創意中心接下來也計劃把創意黑科技和創意資產的能力,與生態中的各類伙伴進行合作,賦能整個營銷創意行業。

          除此,阿里媽媽也從產品功能、營銷策略上提供賦能。

          旗下展示營銷產品智鉆在 618 前實現升級,在展現形式上首次突破淘寶首焦靜態圖片形態,以創意元素組件化的形式,創新支持微動效、倒計時、店鋪回頭客等組件。品牌商家因此有了更多展示信息增益的可能,可提升創意對消費者的心智傳達和溝通效率,同時也能提升轉化效果。

          附完整版報告內容:




          藍藍設計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包裝設計 、 圖標定制 、 用戶體驗 、交互設計、 網站建設 平面設計服務。

          為什么高手的配色那么搶眼? 原來是用了CMYK 配色法!

          資深UI設計者

          如果您想訂閱本博客內容,每天自動發到您的郵箱中, 請點這里

          界面配色

          2016 年玩追波的時候,有幸加入了 FreedomUnion 團隊,當時團隊內的小D(Dea_n)的界面漸變風很受歡迎,他使用的顏色干凈、舒服、有感染力,很快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設計風格。

          我被他的配色深深吸引了,特別想研究他的配色,就嘗試把他的作品在 PS 中打開,嘗試吸色,找找他經常使用的配色范圍。為什么他配出來的顏色就很吸引人,長時間看眼睛也不會太累?下面先欣賞一下小D(Dea_n)的設計作品。

          作品已經過了三年了,如果是一般的配色作品應該看上去會有些過時,但是小D(Dea_n)的作品看上去并沒有,還是有不少作品的配色現在看上去也是很前衛的。一起來看看我對小D(Dea_n)的大部分作品的吸色情況吧。

          小D(Dea_n)的用色著實很大膽,很多都是貼邊用色。我上大學的時候,老師曾經說過盡量少用貼邊的顏色設計,包括灰色也可以使用帶有顏色傾向的高級灰。這下終于明白了為什么小D(Dea_n)的配色這么亮眼。

          當然我也有自己的小發現,我發現每個的作品主配色的 CMYK 值總會有兩種色值為 0%,比如C:0%、M:91%、Y:95%、K:0%。

          難道只是偶然?當時我也請教過小D(Dea_n)是否是刻意的,得到的答案是并沒有。然后小D(Dea_n)靠自己卓越的配色能力進入小米 RIGO 設計團隊。

          當小米 miui9 系統官網海報出來的時候,我把作品拿到 PS 一吸色,結果告訴我小D 一定參與了這個作品的配色設計。那為什么只有黃色的 CMYK 的色值是有 3 種顏色混合而成的。

          難道僅靠著一點吸色就可以肯定 CMYK 配色方法的存在?CMYK 配色方法是不是只存在 UI 界面設計中?CMYK 配色方法可不可以增加它的擴展性?CMYK 配色方法可以作為一種配色方法幫助設計師完成色彩搭配的工作嗎?帶著這些疑問我繼續研究配色。

          圖標配色

          我們來看一下「子彈短信」的應用圖標,它的用色基本符合之前說的 CMYK 配色方法,當然是不包含子彈上的深色調。漸漸地我發現 CMYK 配色方法的路子越來越寬了。

          Asher 是追波繪畫寫實圖標的大神,他的寫實作品配色飽和度高,光影通透到位,需要很強的手繪功底。在他的設計作品中除去暗色調和深色調的部分,其他配色基本都使用了 CMYK 配色的技巧。

          大廠系統規范

          我們都知道 iOS 系統和 Android 系統,在他們各自的系統規范中對配色也有相應的規范。我們提取兩大系統規范中的配色進行吸色分析。

          一頓猛吸之后,發現大廠系統規范的用色也基本符合 CMYK 配色方法的標準。

          前段時間 IBM 重新定義了他們的設計語言,在產品配色中 Blye 60、Alert60、Alert40、Alert20、Alert50 等主要配色都符合 CMYK 配色的方法。

          配色中的主色或品牌色

          近期很多互聯網公司進行了品牌改版,深亮色調到淺亮色調慢慢成為一種趨勢。

          新版的 Facebook LOGO 從深藍色變為亮藍色,字體則繼續保持原樣。其中 CMY 值進行適當減少。除此之外,圖標部分也由原來的圓角正方形變為圓形,圖標中的「f」從偏右的位置移到圓形的中間位置。

          全球旅行者喜愛的民宿預訂平臺 Airbnb 的品牌 logo 主色也符合 CMYK 配色的方法。和 2019 潘通流行色珊瑚橘很接近。

          微信 7.0 版本使用了經過調整的全新圖標。圖標除了原來綠色漸變的背板變淺外,兩個標志性的對話氣泡與背景板的比例也做了相應的調整。色彩的 CY 值減少了。調整后的新版圖標除了空間感和符號感也更強外,整體變得「更輕」了。

          在網易云音樂 6.0 版本中,對品牌 LOGO 再次進行了調整。新版網易云音樂圖標最明顯的變化為紅色的主色調,其次為「留聲機」和「音符」組合而成的圖形部分。

          紅色較之前變得更加明亮,同時圖標紅色背景由之前的純色改為輕微的紅色漸變填充。新的紅色著重考慮了用戶長時間使用屏幕造成的視覺疲勞,采用比較「輕」的色彩可有效降低這種問題。其中顏色 CMY 三種色值都有減少。圖形部分,新版圖形縮小了中間交叉部分的面積,頂部向右彎曲的弧形變大。整體效果較之前更加清晰,特別是在更小的應用尺寸中,其展示的效果明顯要比之前的好。

          不同顏色CMYK的色域范圍

          看到上面的描述是不是特別想知道當 CMYK 中的兩個色值同時為 0 時,不同顏色的色域范圍?帶著這樣的想法,把紅橙黃綠青藍紫中每類選一種顏色進行區域研究。打開 PS,在拾色器中截取不同顏色的色域范圍如下:

          上圖白色區域就是在紅色 C 值為 0、K值為 0 時的色域范圍,范圍還是很小的。

          黃色的 CMYK 色域很奇怪,在色相 38-58 度的黃色純度最高時,CMY 都有色值。也就是 PS 里面最純的黃色也是由 CMY 復色調和而成的。這也是為什么之前黃色使用時,CMYK 色值是由三種顏色混合而成的。

          上圖白色區域就是在綠色 M 值為 0、K 值為 0 時的色域范圍,范圍開始慢慢變大,意味著綠色高飽和度的可使用顏色越來越多。

          上圖白色區域就是在綠色 M 值為 0、K 值為 0 時的色域范圍,范圍也開始慢慢變大,大體范圍和綠色相當。

          上圖白色區域就是在藍色 Y 值為 0、K 值為 0 時的色域范圍,范圍應該很大了。

          上圖白色區域就是在紫色 Y 值為 0、K 值為 0 時的色域范圍,范圍和藍色的色域范圍相當。

          上圖白色區域就是在洋紅色 Y 值為 0、K 值為 0 時的色域范圍,范圍和藍色、紫色的色域范圍相當。

          1. CIE

          從理論上講,可見光分布的色彩域就是 CIE 所表示的色域。在顏色感知的研究中,CIE 1931 XYZ 色彩空間(也叫做CIE 1931色彩空間)是其中一個采用數學方式來定義的色彩空間。從 CIE 圖中能看出冷色的區域遠遠大于暖色的區域。其中黃色和紅色的色域范圍相對較少,完全符合 PS 拾色器里面的色域范圍。

          2. RGB

          RGB 是計算機熒光屏顯示顏色的色彩方式,它們是由 R、G、B 三種發光質通過加光混合產生的。RGB 色彩模式是一種加色模式,將紅光、綠光和藍光以不同的比例相加可以合成各種各樣的色光。R、G、B 三種顏色各能產生 2 的 8 次冪,即 256 級不同等級亮度的顏色。256*256*256 即 16777216種顏色。RGB 色彩模式主要用在電腦顯示器和電視上。RGB 色彩模式是繪圖軟件最常用的一種顏色模式。

          3. CMYK

          CMYK 由C(青)、M(品紅)、Y(黃)、K(黑)四色高飽和度的油墨以不同角度的網屏疊印形成復雜的彩色圖片。CMYK 色彩模式是一種顏料模式,它利用色料三原色混色原理,加上黑色油墨,形成各種各樣的色彩。

          這種模式屬于相減混色模式,廣泛運用于繪畫和印刷領域。CMYK 的色域范圍比 RGB 的色域范圍要小,某些色彩無法用 CMYK 油墨印刷出來。當這些不能印刷出來的顏色出現時,在 PS 的「拾色器」對話框上會顯示一個帶感嘆號的三角形警告標志,表示這些顏色超出 CMYK 的色域。即使設計了比較鮮艷的顏色,如果超出了 CMYK 印刷顏色的色域,計算機就會用一個接近它的較灰暗的顏色去頂替它??梢姶蟛糠?CMYK 印刷顏色的色域小于 RGB 屏幕顏色的色域。

          我們來仔細研究下 CIE 色域范圍,CMYK 當中的黃色色域值有一小段超過了 RGM 的色域值。這就說明黃色的更飽和的 CMYK 的原色和間色可能在 RGB 的范圍之外。

          其他的我們還有一個方法去驗證。就是在 PS 里面新建顏色模式為 CMYK 的文件,打開拾色器界面,把顏色調到右上角改變色相值的 0-360度 的范圍。色相在 38-58 度的黃色區域對話框上不會顯示帶感嘆號的三角形警告標志,表示黃色區域的 CMYK 色域值是超過 RGB 的色域值。這就是為什么 iOS 系統規范中的黃色色值必須是三種顏色混合而成的。這時候特殊的顏色就需要特殊處理。

          CMYK配色法使用技巧

          CMYK 配色法就是兩種顏色的色值為 0%,但是黃色因為色域問題是由三色組成的(c值盡量小于10)。

          色域集中在純色系的范圍,濁(灰)色系和暗色系除外。

          界面的主色(純色系為主)、圖標設計、品牌色(純色系為主)都可以使用 CMYK 配色法。

          總結

          CMYK 配色法目前多適用于互聯網產品,雖說在創意上要敢于創新,但在實際的工作中還是需要理性地根據公司品牌和產品定位,合理地進行色彩搭配。目前此方法沒有更多的理論依據支撐,如有疑問希望多多交流。

          藍藍設計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 圖標定制 、 用戶體驗 、交互設計、 網站建設 、平面設計服務

          都 2019 年了還不懂「設計語言」?看完這篇你就學會了!

          資深UI設計者

          如果您想訂閱本博客內容,每天自動發到您的郵箱中, 請點這里

          數字化經濟日益發達的現階段,數字化產品作為線上觸點,也就逐漸成為服務中的標配,它更像一個服務員通過屏幕與用戶發生對話。在這場對話中,好的設計應該像一門語言,能夠承載起傳達與溝通的工具屬性。

          為什么我們需要設計語言系統(DLS)

          我們也可以見到,越來越多的設計團隊都會構建一套屬于自己產品的設計語言系統。對于團隊內部,它的意義在于通過系統化的設計規則,來控制產品長期迭代的熵值,以及提升團隊的協同效率,同時,設計師有機會從重復的勞動中解放出來,投入更多精力到探討問題本質實現價值創新。就好像在石器時代,祖先們記錄事件或表達情感的混亂程度,遠遠高于現代人,關鍵在于是否擁有一套成熟的語言系統。

          對于外部用戶,設計語言系統可以讓產品在不同終端、不同場景中的表現保持一致性,也有機會通過植入品牌基因的方式形成視覺錘,提升產品的識別度以及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就好像,我們可以通過「豬鼻」車頭識別出那是寶馬,通過「青蛙眼」車燈知道那是保時捷,是因為這些汽車品牌通過長期保持某個「一致性」的表現,形成一套高識別度的設計語言來表達「這就是我」。

          界面設計的語言屬性

          在這里我們將借助語言學的角度,來探討數字化產品界面設計語言系統的構建。在語言的應用中,我們通常會涉及語法、語素、語句、語境、語氣等維度,通過不同的組合達成應景的表達與適時的溝通。

          1. 語法

          設計原則,可以理解為設計語言中的語法,是構建設計語言系統的起點,用于傳達品牌主張或設計理念,它將指引業務設計執行的方向。

          制定設計原則時,首先研究用戶特性,聚焦產品核心價值,然后通過腦暴等形式選擇有特點的維度,結合用戶體驗與品牌屬性將其視覺化,最后用簡要的語言歸納出來。

          例如 Airbnb 的設計原則簡單歸納為幾點:

          • 統一性:每一塊設計,都是更大整體中的一部分,因此必須站在更大范圍的角度上,給予系統積極正面的貢獻。設計功能不應該是孤立的,也不能是離群的。
          • 普遍性:Airbnb 在全世界使用,用戶更是一個全球性的社區。我們的產品和可視化語言應該受到用戶歡迎,同時也要易于訪問。
          • 標志性:我們專注于設計和功能,因此在這兩方面,我們要既大膽又清晰。
          • 對話性:呼吸對生命如此重要,我們要把同樣的設計理念融入到產品里面,通過更容易理解的方式與我們的用戶進行交流、溝通。

          2. 語素

          視覺基礎是構成設計語言的最小單位,就像語素是語言中最小的音義結合體。在原子設計理論中,它屬于最小粒度的元素,通常包括:顏色、字體、圖標、網格等。

          3. 語句

          組件就像由若干個語素組成的語句,比如一個基礎按鈕,通常就是由顏色、字體、邊距等元素組成。而我們平時所說的組件庫,其實就是一部詞典,其中包含了設計系統中所需的基礎組件與用法,在界面設計中也具有較高的通用性。

          4. 語義

          符號是語言的載體,但符號本身沒有意義,只有被賦予含義的符號才能夠被使用,這時候語言就轉化為信息,而語言的含義就是語義。在視覺傳達設計中也一樣,使用的圖標或圖形,需具備正確的語義屬性。如果商場導視設計中非要使用「裙子」圖標來代表「男廁」入口,如此混淆語義挑戰公眾認知,那就等著被投訴吧。

          5. 語境

          這里說的語境包含 3 個維度:一是流程意義上的上下文,二是產品屬性中的語境,三是用戶當下所處的環境。

          當設計需要對上下文進行特別處理時,有可能對話的層級次序是受限于屏幕稀缺性,通??刹捎?Z-Depth 疊加(Material Design屬性)、步驟條、元素關聯轉場動效等方式。舉個常見的例子,當用戶發起一個刪除數據的請求時,界面會彈出一個二次確認的模態會話,用戶點擊確認之后才會執行刪除操作。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數字產品設計圈內熱衷于討論的兩種風格類型:隱喻(擬物化)與抽象(扁平化),時至今日可以說扁平化的風格在應用數量上壓倒擬物化風格。然而,我依舊認為設計的風格策略取決于產品屬性中的語境,這也是如今 iOS 人機界面設計規范所提倡的,它不再像早前的規則片面拒絕隱喻設計,而是鼓勵設計師將用戶在現實中最為熟悉的視覺樣式,即操作方法映射與界面設計之中,蘋果官方的 Garageband 就是一個很有說服力的例子。

          針對用戶當下所處的環境來適配界面語境,常見通過界面換膚的手法來實現,比如微信讀書等閱讀應用為用戶提供白天模式或黑夜模式的選擇。用戶所處的外部環境因素可以很大程度上決定界面語言的應用,就好像在菜市場買東西要靠吼,在圖書館借書僅需要用肢體語言便能達成。

          △ 如上,微信讀書針對外部環境因素的自定義「語境」

          6. 語氣

          交互界面通常需要使用說明或提示文案來指導用戶完成操作,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使用第二人稱,就像在與用戶對話,從以用戶為中心的角度上講,建議保持謙遜、友善的語氣,盡可能避免使用晦澀的專業術語,謹慎使用帶有強烈情感屬性的感嘆號,或過于口語化的語言。另外,語氣的拿捏也將直接影響到與用戶的距離感,以及當下的應景度。

          • 正確示例:使用檢索可以快速搜索任務。
          • 不良示例:你一定會愛上方便快捷的檢索功能!

          7. 語速

          語速在這里指的是界面的信息密度,在不同的場合對語速的控制能夠提升接受者的體驗,視覺設計也同樣需要注意把握間距與留白,網格系統在這里可以起到「節拍器」的作用,借助節拍器可以讓設計更具節奏感。而交互意義上的語速,更多體現在操作路徑的長度,以及動效的速率。

          △  如上,富途證券在產品介紹與盤中交易2個不同場景下的「語速」

          8. 響度

          其實就好像我們說話可以通過音量大小來控制信息的可感知程度,希望接受者聽清楚的就說大聲一點。湯姆奧斯本(Tom Osborne)的視覺響度指南(visual loudness guide)是一個如何系統地處理按鈕和鏈接的例子,它們不是單獨列出,而是作為一個套件呈現,并且根據每個元素的視覺沖擊力會相應的擁有一個「響度」值。我們在構建設計語言系統時,也同樣需要設置梯級「響度」的按鈕、字重等組件來滿足不同場景的表達需求。

          △ Tom Osborne的視覺響度指南

          設計語言系統的生態性

          1. 基因遺傳

          同一個語系下的語言,無論是經過了朝代更迭,還是地域的遷徙,一定會保留一些固有的特性,這就是語言系統本身具有基因遺傳的生態特性。

          一套成熟的設計語言系統,也同樣對產品設計表現著基因級別的底層影響力:在「代際」遺傳上,體現在經久不衰的堅持。比如 Burberry 的格子紋理,無論是在哪一年的產品款式上,都不會丟失這個屬性。在「同輩」影響上,通常體現在不同終端場景下產品表現的一致性,或是兄弟產品的相似程度。

          2. 動態進化

          設計語言系統不是一份靜態的組件庫與規范文檔,而是一個動態的且能自我進化的系統。它的動態進化屬性基于 3 個契機:

          • 設計師基于可復用組件的設計系統構建產品功能設計時,可省下更多的時間,轉移到設計系統上的優化;
          • 隨著產品發展,設計師將會遇到更多特殊需求,從而也會創建新的設計模式來解決問題,而這些新的設計模式也將同時反哺設計系統,不斷提升系統的完善程度;
          • 設計系統中可復用組件等的規?;瘧?,便于設計單元缺陷的暴露,這也將為系統單元優化提供優勝劣汰的方向。

          3. 開放兼容

          語言同時具備工具屬性與文化屬性,開放兼容對一門語言的意義在于被更多人接受、應用。

          當前谷歌、蘋果、微軟、阿里巴巴等大型企業推出了開源的設計語言,這些成熟的設計體系其實承載著大量的項目實踐與經驗總結,對其他企業也有較大的借鑒價值。同時,對于平臺級企業,開放統一的數字語言,讓不同地域、不同類型的項目得以在共同的規則下發展、共生,這對于平臺生態無疑是利好的。

          設計語言作為工具來說,需具備普適性,在文化層面上也需具備兼容度──在滿足企業自身品牌與業務需求之上,應該盡可能規避因宗教、民俗等因素帶來的沖突。

          舉個例子,在法國和比利時,人們都厭惡墨綠色,因為二戰期間兩國飽受德國納粹侵略之苦,而納粹的軍服是墨綠色的。那么,面向這兩個國家用戶的設計上,便應該避免使用墨綠的元素。這時,設計語言系統中組件元素的豐富程度,很大程度決定了設計表現的選擇空間與可能性。

          就好像,在美國街頭詢問公共廁所時,老美可能聽不懂 WC,那就用他們聽得懂的 Restroom 吧。這里想表達的是,你的語言系統中「詞匯」越豐富,越能兼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達。

          藍藍設計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 圖標定制 、 用戶體驗 、交互設計、 網站建設 、平面設計服務。

          日歷

          鏈接

          個人資料

          藍藍設計的小編 http://www.syprn.cn

          存檔

          亚洲va欧美va天堂v国产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