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ttjl9"></address>

      <noframes id="ttjl9"><address id="ttjl9"><nobr id="ttjl9"></nobr></address>
      <form id="ttjl9"></form>
        <em id="ttjl9"><span id="ttjl9"></span></em>
        <address id="ttjl9"></address>

          <noframes id="ttjl9"><form id="ttjl9"></form>

          首頁

          實戰經驗!交互設計師如何與產品經理協作?

          周周

          @薛斯塔 :交互設計師產品經理的協作問題是產品設計中的一個老大難,我在工作中經常會聽到同行對產品經理們的血淚控訴。作為交互設計師,學會和團隊中不同的角色協作是我們的專業能力之一,如何溝通、影響乃至于推動自己的設計方案進行實施是每一位設計師需要去磨練的,這不僅僅是那份執著,更是一種技巧。

          下面進入譯文。

          在互聯網行業,交互設計師還是一個相對比較新的職位。因此,在工作中我們常常見到產品經理過多介入交互設計師的工作,甚至有的團隊直接讓產品經理來做交互設計的工作,這是為什么呢?實際上,在互聯網發展的早期,這確實是同一個人的工作!產品經理的職能之一就是支持和協助部署交互設計方案,以確保產品的方案可行性。隨著互聯網的成熟發展和工作職位的細分,交互設計師這個被細分出來的角色被定位出來設計產品的交互方案是威脅到了產品經理的工作范疇。

          因此,在日常工作中,產品經理和交互設計師這對冤家是一直在暗中腳力的,交互設計師的方案每每遭到產品經理的質疑甚至是無視,這其中有專業能力層面的合理分歧,當然也夾雜著一些主觀層面的感受之爭,最終導致的是產品經理經常性的忽視來自體驗設計團隊的一些方案建議。那么,我們如何才能改善兩者之間的合作關系,從而使兩者能夠客觀的協作制定合理的體驗設計方案呢?

          頂尖高手的分享!交互設計師如何與他人合作?

          周周

          @凌霜設計 (Frog Design交互生): 作為一名交互設計師,如何更好地與項目里的其他人合作?如何更好地利用大家的時間?團隊經理用畫圖的方式跟我解釋了一下,有些問題并沒有直接的答案,但是我覺得解釋的方式很有趣,我憑著記憶把它們重新畫了一下,和大家聊聊合作的問題。

          今天和我的經理聊了一下最近工作上發生的事:上周做了什么,這周和下周準備要做什么。剛剛結束了設計階段(Design Sprint)1,和客戶開了遠程會議,收到了許多的反饋意見,各個方面的都有。

          現在項目正處于一種(我覺得)特別尷尬的階段:視覺設計師只出了初步的幾個概念圖,程序員還在準備框架,尚未開始寫代碼,但是根據原先的計劃,這周就要開始開發了。作為交互設計師,一方面留著一大堆反饋意見還沒有反映到線框圖中,另一方面設計階段2的任務已經要來了。雖然還沒有開始設計,但從可能的流程上來看,任務量巨大,是一個特別復雜的系統,不光是設計一個新的交互方式,還是新的工作方式和商業模式,心里真沒底。

          我把自己的困惑告訴了經理:作為一名交互設計師,如何更好地與項目里的其他人合作?如何更好地利用大家的時間?他用了畫圖的方式跟我解釋了一下,有些問題并沒有直接的答案,但是我覺得解釋的方式很有趣,我憑著記憶把它們重新畫了一下,和大家聊聊合作的問題。

          什么是敏捷開發(Agile)

          先說一下總體的合作方式,我們用的是敏捷開發(Agile)的方式。維基百科上是這么解釋的:

          敏捷軟件開發(英語:Agile software development),又稱敏捷開發,是一種從1990年代開始逐漸引起廣泛關注的一些新型軟件開發方法,是一種應對快速變化的需求的一種軟件開發能力。它們的具體名稱、理念、過程、術語都不盡相同,相對于“非敏捷”,更強調程序員團隊與業務專家之間的緊密協作、面對面的溝通(認為比書面的文檔更有效)、頻繁交付新的軟件版本、緊湊而自我組織型的團隊、能夠很好地適應需求變化的代碼編寫和團隊組織方法,也更注重軟件開發過程中人的作用。

          如果把這種方法簡單視覺化一下,就如下圖:

          淺談用戶體驗要素

          用心設計

          我們整天都在說用戶體驗,設計師要站在用戶的角度思考問題,幫助用戶解決問題,優化產品操作流程及視覺層級的排布,作為設計師我們這么做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我們為什么要為了一個體驗細節和產品去討論,去爭執.

          淺談用戶體驗要素

          設計追波風

          資深UI設計者

          13年底,Intercom 的產品VP Paul Adams 在 Intercom 官博發表了 一篇博文 。文章講述了網絡上設計社區里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大意是“許多設計師在社區中分享的作品往往是為了炫技,而產品的邏輯通常都經不起推敲的,真正優秀的設計應該從更高的層面出發,而不只是做表面上的工作”。

          文章發布后,在 Twitter 、HN 及博客評論下引起了反響。雖然部分內容在一些設計師眼里看起來比較有攻擊性(也就是俗稱“開噴”),甚至還帶有些地圖炮,但是文中關于“設計的四個層次”以及“when..I want to..then I can...”等設計觀點和方法論都非常值得我們回味并運用到工作當中。

          交互設計師,你原來是這樣的“線框仔”

          用心設計

          之前在知乎上回答了一個關于“線框仔”的問題,其實對這個問題深有感觸,我自己也曾經經歷過這樣的階段,便寫下了以下答案,希望交互設計師都能是真正的設計師而不是淪為“線框仔”。

          xiankuangzai.jpg

          微信官方發布的微信應用號(小程序)設計規范

          用心設計

          微信小程序設計的基本原則是微信設計中心針對在微信類上線的小程序頁面總結的設計指南及建議。以下設計原則都是基于對用戶的尊重的基礎上的,旨在微信生態類建立有號、、一致的用戶體驗的同時,順應和支持各業務需求設計,實現用戶與程序的共贏。

          shejiguifan-2.jpg


          三條路徑成為經驗豐富的設計師

          用心設計

          高級設計師并不是一個終點。新年目標:三條路徑成為經驗豐富的設計師

          956790.png

          顧振宇:Ubiquitous Fun-交互設計的享樂主義未來——上海交通大學創新設計論壇-體驗和交互設計分論壇

          資深UI設計者

          演講題目

          Ubiquitous Fun-交互設計的享樂主義未來

          在可預見的未來,隨著用戶數據的積累和人工智能的發展,產品“可用性”問題會逐漸淡出我們的討論主題,同時,人們對物質的需求總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實用性”價值空間也會越來越小。交互設計會越來越關注人們對精神享樂的無止境的追求,設計師可以利用這一點引導人類向更健康的行為方式進化。

          跟著電臺動起來 如何設計跑步的垂直場景

          資深UI設計者

          用戶真的有通過電臺App來跑步的需求嗎?

          這是我們在規劃這個產品功能時的第一個問題。即使在音樂類軟件都已經上線了跑步相關功能的當下,我們依然發問——真的有人,通過電臺App來跑步嗎?

          如果僅僅是針對現在電臺類App,那需求一定是微乎其微,不同于音樂統一的內容屬性,電臺類內容屬性太豐富——音樂時間短,小說時間長;相聲很搞笑,新聞很嚴肅······這些內容決定了他們天然就不能像音樂一樣隨機重組。

          有時候我們需要退一步來思考需求。

          做好4個細節設計,讓移動APP 用戶體驗脫穎而出

          用心設計

          啟動頁、空狀態、動畫反饋、框架界面… 今天提到的這4種狀態,都是容易被忽視,而又能讓移動App 脫穎而出的細節。如何做好這4個細節的用戶體驗設計?今天這篇好文總結了關鍵的幾個原則。


          圖片搜索結果


          日歷

          鏈接

          個人資料

          藍藍設計的小編 http://www.syprn.cn

          存檔

          亚洲va欧美va天堂v国产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