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ttjl9"></address>

      <noframes id="ttjl9"><address id="ttjl9"><nobr id="ttjl9"></nobr></address>
      <form id="ttjl9"></form>
        <em id="ttjl9"><span id="ttjl9"></span></em>
        <address id="ttjl9"></address>

          <noframes id="ttjl9"><form id="ttjl9"></form>

          首頁

          UI 配色方法

          濤濤

          配色,設計師的世紀難題。從平面到屏幕,CMYK 到 RGB,墨點到像素,色彩越來越豐富,形式越來越復雜。UI 的發展從擬物的繁瑣細節中掙脫出來,卻在色彩的展現中放飛了自我。

          零售業有個有趣的研究成果 —— 「七秒鐘定律」:人們在挑選商品和服務時 ,只需要 7 秒鐘就可以確定是否感興趣,而在這短暫的 7 秒鐘內,色彩的作用占到了 67%。

          10年經驗的資深設計師,總結了這份 UI 配色終極奧義

          要在小小的手機屏幕中加入這么多顏色,并保持其中的聯系和邏輯,著實不易。如果你還對配色一無所知,完全不知道配色應該怎么入手,那么你需要了解一下,我幾年經驗總結的配色思路。

          拾色器中的黃金三分法

          無論我們用 PS、AI,還是 Sketch、XD、Figma,和色彩打交道最多的地方就是拾色器窗口,我們來看看這些案例:

          10年經驗的資深設計師,總結了這份 UI 配色終極奧義

          雖然是不同的應用,但是這個拾色器的用法大同小異,但是,很多新人并沒有搞懂拾色器的正確應用邏輯。

          很多人知道,UI 的色彩使用 RGB 模式,但是拾色器主要的選色原理遵循的是 HSB 模式的邏輯,也就是色相(H)、飽和度(S)、明度(B)。

          10年經驗的資深設計師,總結了這份 UI 配色終極奧義

          HSB 是色彩科學中對所有顏色屬性的理論劃分,是種概念上的定義,可以用來解釋任何色彩,也就是說可以和 RGB 和 CMYK 相互轉化,且 HSB 的選色邏輯更清晰、簡潔、干練。

          因為一個正確的選色過程,是先確定出色相,然后再在這個色相維度下選出明度和飽和度,所以我們首先要關注色相選擇條。

          細心的同學應該已經發現了,它們的首尾都是紅色,那是因為色相的序列是一個首尾相接的環形模式,所以它實際上就是色環的柱狀展示圖,應用起來和色環沒有實際區別。

          10年經驗的資深設計師,總結了這份 UI 配色終極奧義

          接下來就要說到重點,飽和度和明度選擇區,我自己使用的習慣,是將這個選擇區通過黃金三分法的方式切割成等比的 9 個區域,然后明確它們在 UI 中的對應情緒和應用場景。

          10年經驗的資深設計師,總結了這份 UI 配色終極奧義

          在過去的大量分析中,互聯網產品的主色和重要輔助色都會往右上角聚集,一些次要、不可點的色彩聚集在中上方,而文字背景色則聚集在左側,無人區則是我們重點避開的對象。

          下面我們分析幾個案例,看看它們在這個選擇區中的色彩分布情況:

          10年經驗的資深設計師,總結了這份 UI 配色終極奧義

          10年經驗的資深設計師,總結了這份 UI 配色終極奧義

          10年經驗的資深設計師,總結了這份 UI 配色終極奧義

          大家也可以自己拿一些主流的應用做截圖,然后把它們的 UI 元素色彩排列到拾色面板中,就會得到基本一致的結果。牢記這9個區域的場景劃分,可以幫助我們非常、安全地完成 UI 配色。

          UI配色中的色彩選擇

          在眾多的 UI 設計規范中,色彩部分的介紹,都必然包含三種類型,分別是:

          • 主色:應用的核心色彩,品牌色
          • 輔色:豐富頁面視覺和傳達效果的次要顏色
          • 中性:沒有色相的文字、背景用色

          1. 主色的選擇

          主色是一個應用的最核心的色彩,品牌的象征色,比如想到餓了么的藍色、微信的綠色、京東的紅色、淘寶的橙色。

          確定主色,并沒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復雜,它的要點在于——你想讓用戶感受到哪種情緒,然后通過情緒關聯一個大致的色彩范圍,再進行微調。

          10年經驗的資深設計師,總結了這份 UI 配色終極奧義

          在今天的互聯網產品中,主色的應用選擇范圍在拾色器區域的右上角,前面已經有解釋了。這和平面設計中的用色有非常大的不同。

          移動端產品要在一個方寸大的空間中爭奪用戶的注意力,引起用戶的興趣,那么低飽和清淡的色調是無法實現這個目標的,所以今天主色飽和度越來越,比如我們之前整理的一篇總結:

          為什么支付寶要換 Logo 顏色?分析下目前 Logo 的主色趨勢

          再加上屏幕的 RGB 顯示特性,高對比度,高動態范圍的特質能給用戶提供更好的觀感。所以選擇主色最安全的做法,就是在確定色相類型后,在右上方區域選出合適的色值。

          10年經驗的資深設計師,總結了這份 UI 配色終極奧義

          2. 輔助色的選擇

          輔助色是豐富應用中的次要色彩,它會包含一到若干個和主色不同的色彩,除了品牌傳達外,具有更強的實用性。

          前面我們提到過色環,這里就要派上用場了。我們知道色環是個色彩序列首尾相連的環形模型,它蘊含一個最樸素的原則,即兩個顏色在這個環形中角度越大,那么視覺差異性越大,對比越強,比如下圖的展示:

          10年經驗的資深設計師,總結了這份 UI 配色終極奧義

          這些配色的模式是不能閉著眼隨便挑的,它們僅僅作為一個色彩對比度的判斷標準。而真正輔助色的選擇,是根據實際場景的功能決定的。

          比如通知、提醒、取消用大紅色,確認、同意用綠色或者藍色,收藏、打分、評價用橙黃色。都是已經在用戶心智中建立了標準的用色類型,跟著常規方法來做,是沒有其它思路的情況下最簡單、最安全的輔助色選擇方式。

          沒有標準元素用色的情況下,再考慮應用色環的 「角度原則」,越需要被突出的顏色,可以在色環中離主色越遠,越不需要被突出的則越近。

          比如下方攜程的案例,主色在藍色的情況下,支付、保險金標簽這些需要被重點突出的色彩,使用了主色的互補色, 讓我們一眼就能看見并產生強烈的操作欲望。

          10年經驗的資深設計師,總結了這份 UI 配色終極奧義

          3. 中性色的選擇

          中性色,是頁面中文字、背景用到的顏色,它們承擔起最基本的層次表現、便于閱讀的重任。多數新手覺得中性色無關緊要,實際情況恰恰相反。

          主色輔助色決定了界面視覺是否出彩,而中性色的應用直接決定了頁面能不能正常使用。如果看過比較多的原型案例,就應該明白,即使只有黑白灰的狀態下,我們理解這些頁面和進行使用也不會有絲毫的障礙。

          10年經驗的資深設計師,總結了這份 UI 配色終極奧義

          中性色的配置,就是制定一個由深到淺的灰度階梯,應用在對應權重的元素上,色彩輕重的主要判斷依據是 HSB 中的 B(明度) 值。

          10年經驗的資深設計師,總結了這份 UI 配色終極奧義

          中性色雖然指的是無個性,但并不是只能用純灰色,常見的一種做法,就是為中性色添加適量的藍色飽和度,提升觀看體驗(滿足RGB的某種特性)。

          這種做法,顏色越淺的時候飽和度應用色值就越低,將這個規律在拾色器中進行表現,那么我們就可以得到一個 L 型曲線,我稱它為 「中性曲線」。

          10年經驗的資深設計師,總結了這份 UI 配色終極奧義

          掌握對于主色、輔助色、中性色的選擇方法,那么對于UI配色的奧義來說,你已經掌握了一半,接下來就要了解更具體的實踐思路了。

          配色方式的四象限

          配色并不是只有色彩的色值本身,大家一直在研究各種色彩心理學和理論,卻很少關心它們如何應用,如何配置。

          所以,我根據主色和輔助色應用總結了一個配色的四象限表格,再分別看看它們對應的案例:

          10年經驗的資深設計師,總結了這份 UI 配色終極奧義

          1. 主色占比大,色彩豐富度高

          主色會作為頂部標題欄或其它重要模塊中的背景色,進行大面積應用,加深用戶對品牌的認知和辨識度。而產品中又包含了大量功能和服務,需要用豐富的色彩來進行暗示,吸引用戶關注。

          10年經驗的資深設計師,總結了這份 UI 配色終極奧義

          10年經驗的資深設計師,總結了這份 UI 配色終極奧義

          2. 主色占比大,色彩豐富度低

          這類配色中,主色的應用占比也大,出現頻率高,鮮有其它顏色出現。比較適用于圖片內容豐富的題材中,或者是相對正式、品牌感強的應用。

          10年經驗的資深設計師,總結了這份 UI 配色終極奧義

          10年經驗的資深設計師,總結了這份 UI 配色終極奧義

          3. 主色占比小,色彩豐富度高

          這是多數主流應用的趨勢,降低主色占比,留出更多的空間給內容模塊的展示上,突出自身帶有的服務和功能。

          10年經驗的資深設計師,總結了這份 UI 配色終極奧義

          10年經驗的資深設計師,總結了這份 UI 配色終極奧義

          4. 主色占比小,色彩豐富度低

          通常,會應用這種方式是因為產品的服務是相對單一,但也需要用戶投入注意力的應用,設計師就會盡力避免給予用戶過多的干擾。

          10年經驗的資深設計師,總結了這份 UI 配色終極奧義

          10年經驗的資深設計師,總結了這份 UI 配色終極奧義

          每次在進行配色的時候,我們都需要對自己要應用哪種配色應用方式做出規劃,然后再動手執行。有了這個目標,后面在整個項目的設計中的配色步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配色流程演示

          在實踐前,我們要簡單講講一個應用或者界面的標準配色的流程了,流程順序如下:

          10年經驗的資深設計師,總結了這份 UI 配色終極奧義

          具體應該怎么使用這套流程,我們用一個圖蟲APP改版的案例來做演示,首先從四象限中的第一個主色占比高、色彩豐富度高的類型做起。

          1. 配色流程演示

          原型是 UI 設計的基本藝能了,在開始具體設計、配色前,搭建頁面的框架原型是一個必備的條件,下面,是我們已經準備好的原型案例。

          10年經驗的資深設計師,總結了這份 UI 配色終極奧義

          然后,我們確定以橙色作為應用主色,并在拾色器中進行確認。

          10年經驗的資深設計師,總結了這份 UI 配色終極奧義

          有了主色,就可以對頁面進行色彩填充和圖片填充了。既然我們主色是占比大的,那么首先可以用到的就是頂部標題欄的背景色了,以及底部 Tabbar 中的選中色,大按鈕色等。

          10年經驗的資深設計師,總結了這份 UI 配色終極奧義

          接著,我們開始整理中性色的使用,選擇新的顏色來填充文字和背景,清晰的表現模塊層級,文字信息的權重。

          10年經驗的資深設計師,總結了這份 UI 配色終極奧義

          最后,就是添加輔助色和其它色彩的元素了,這個步驟建議都是放在最后一步操作。因為色彩越豐富,越難控制,容易讓整個畫面顯得雜亂無序,所以先完成基礎搭建,可以更好的幫助我們判斷彩色的使用是否合理。

          下面,我們使用彩色的金剛區圖標,然后將用戶關注、認證用戶、標簽等元素使用其它色彩,來豐富頁面的色彩內容。

          10年經驗的資深設計師,總結了這份 UI 配色終極奧義

          2. 其他配色類型應用

          根據第一個方案,我們可以再用這個原型來實現其余的三個方案的配色。

          比如下面的主色占比大,但是色彩豐富度低的。因為已經不太適用其它輔助色,所以主色填充上我們不再填充頂部導航欄的背景,而是將更多元素應用主色,減少輔助色數量。

          10年經驗的資深設計師,總結了這份 UI 配色終極奧義

          然后是主色占比小,色彩豐富度高的方案,進一步降低主色應用的比例,然后在金剛區、標簽等處使用較為豐富的配色。

          10年經驗的資深設計師,總結了這份 UI 配色終極奧義

          最后,就是主色占比小,色彩豐富性也低的方案,那么使用中性色的元素就開始增多,只保留最核心的一些元素使用主色,和極少的輔助色。

          10年經驗的資深設計師,總結了這份 UI 配色終極奧義

          根據四種不同的配色方案,我們就可以得到四種不同的配色結果和風格,在每次設計開始實施前,我們都可以根據這種做法來做嘗試,并選出自己滿意的方案。

          要再次強調,UI 配色是極其強調形式的應用科學,最后做的往往會和一開始想的效果有極大出入,所以需要我們有幾個備選方案,可以隨時進行調整,并選出合理的那個。

          總結

          以上是我們關于配色有關知識點的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大家提升對 UI 配色的認識。

          文章來源:優設    作者:超人的電話亭

          藍藍設計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 圖標定制 、 用戶體驗 、交互設計、 網站建設 、平面設計服務

          手機appUI界面設計賞析(四)

          前端達人

          與傳統PC桌面不同,手機屏幕的尺寸更加小巧操作,方式也已觸控為主,APP界面設計不但要保證APP功能的完整性和合理性,又要保證APP的功能性和實用性,在保證其擁有流暢的操作感受的同時,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

          接下來為大家介紹幾款手機appui界面設計

          微信圖片_20200721175459.jpg

          微信圖片_20200721175502.jpg

          微信圖片_20200721175510.jpg

          微信圖片_20200721175514.jpg

          微信圖片_20200721175540.jpg

          微信圖片_20200721175544.jpg

          微信圖片_20200721175548.jpg

          微信圖片_20200721175624.png

          微信圖片_20200721175631.jpg

          微信圖片_20200721175635.jpg

          微信圖片_20200721175639.jpg

          微信圖片_20200727222354.png

          微信圖片_20200727222406.jpg

          微信圖片_20200727222412.png

          微信圖片_20200727222421.jpg

          微信圖片_20200727222431.jpg


             --手機appUI設計--


          (以上圖片均來源于網絡)



            藍藍設計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 圖標定制 、 用戶體驗 、交互設計、 網站建設 平面設計服



            更多精彩文章:

                 手機appUI界面設計賞析(一)

                 手機appUI界面設計賞析(二)

                 手機appUI界面設計賞析(三)



          8 個瞬間提升界面質感的小技巧

          濤濤

          設計美觀、和可用的UI界面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還需要來回多次的設計修改。

          經過不斷地調整,最終才能產出令客戶、用戶和自己真正滿意的產品。

          在這里,我們總結了一些實用的小技巧,這些技巧可以幫助設計師很輕松地改善設計,并為以后的設計實踐提供有用的指導。

          1. 如果文本看起來很沉重,將顏色變淺

          當涉及長篇內容時,大面積的深色粗體字會給人一種沉重感,而且很跳躍。

          通過選擇類似深灰色(#4F4F4F)這樣的顏色可以很容易地解決這個問題,使文字更容易被識別。

          2. 字體越小,行高越大

          當字體變小時,增大行高可以獲得更好的可讀性和易讀性。

          這里介紹兩個容易被混淆的概念——行高和行間距:

          • 英文的行高是指上一行的基線到下一行基線之間的距離(紅線標注區域);
          • 行間距指的是兩行字體之間的距離,也就是上一行的下限線與下一行的上限線之間的距離(藍線標注區域)。

          3. 選擇一種基礎色,再調整色調和顏色深淺來增加均勻性

          設計時不必總是用多種顏色來填充設計。

          如果項目允許,只需使用固定的色板,通過選擇基礎色,然后調整色調和顏色深淺,利用這種簡單的方式為設計增加一致性。

          4. 突出最重要的因素

          通過結合使用字體大小、權重和顏色,可以輕松突出UI中最重要的元素。進行簡單的調整即可使用戶體驗更好。

          5. 為了保持一致性,請確保圖標具有相同的視覺樣式

          在設計UI圖標時,要保持一致。確保它們具有相同的視覺樣式,相同的比重、填充或輪廓。

          圖標通過視覺手段為用戶提供必要的信息,所以保證功能相同的圖標元素一致,外觀視覺一致。

          6. 始終將「行為召喚」放在屏幕上最突出的位置

          通過使用顏色對比、尺寸和標簽,確保「行為召喚」盡可能突出。

          如果可以的話,不要總依賴圖標,也可以使用文本標簽,以便用戶能更好地理解。

          行為召喚:透過設計讓用戶想到要做某種行為,例如提示用戶去觸發按鈕、文本或圖片。

          7. 為表單錯誤添加額外的視覺反饋

          填寫任何形式的表單時,在用戶剛進行的操作旁邊及時出現一條錯誤反饋,是一個簡單但有用的額外視覺輔助。

          8. 突出顯示菜單中最常用的操作

          設計要在產品內部使用的菜單時,請確保在屏幕上突出顯示最常用的操作(如上傳圖像、添加文件等)。


          文章來源:優設    作者:Clip設計夾

          手機appUI界面設計賞析(三)

          前端達人

          與傳統PC桌面不同,手機屏幕的尺寸更加小巧操作,方式也已觸控為主,APP界面設計不但要保證APP功能的完整性和合理性,又要保證APP的功能性和實用性,在保證其擁有流暢的操作感受的同時,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

          接下來為大家介紹幾款手機appui界面設計

          微信圖片_20200612102238.jpg

             --手機appUI設計--

          微信圖片_20200612102245.jpg

             --手機appUI設計--

          微信圖片_20200617141551.png

             --手機appUI設計--微信圖片_20200617141556.png

             --手機appUI設計--

          微信圖片_20200617141604.png

             --手機appUI設計--

          微信圖片_20200617141721.jpg

             --手機appUI設計--

          微信圖片_20200617141724.jpg

             --手機appUI設計--

          微信圖片_20200621205421.png

             --手機appUI設計--

          微信圖片_20200621205454.jpg

             --手機appUI設計--


          (以上圖片均來源于網絡)



            藍藍設計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 圖標定制 、 用戶體驗 、交互設計、 網站建設 、平面設計服



            更多精彩文章:

                 手機appUI界面設計賞析(一)

                 手機appUI界面設計賞析(二)


          京東APP 9.0 是如何改版設計的?收下這份官方的完整復盤!

          濤濤

          2020 年未過半,我們就看了許多從前從未見過的人和事,體驗了許多從前從未想過的經歷。幾個月來,「歷史性的」、「百年難遇的」、「前所未有的」、「恐慌性的」、「災難性的」……這些詞兒,如同彈幕一般,不停地出現在我們眼前。短短的幾個月,許多人變了,許多家庭變了,許多事情變了,但生活還在繼續前行。經歷過特殊的時刻,在京東的我們,比以往任何一個時刻都要忙碌,也比以往任何一個時刻更能清晰地認識到:「京東的價值、京東給社會的力量」和「我們的責任」。

          我們懷著期望,期待我們每一次的改變,都能給你們帶來更多的能量。

          2020 年初夏 618 來了,京東的生日之際,京東 APP9.0 全新升級,希望你們會喜歡~

          前言:升級背景

          1. 品牌力升級

          5 月 20 日,京東零售集團宣布進行品牌升級,由原來的「多快好省」升級為「不負每一份熱愛」。作為京東集團品牌戰略承接的主陣地——京東 APP,將基于全新的品牌精神,著力于滿足消費者的多元化、個性化的購物需求,持續對其創造更大的價值。用戶在京東不僅僅能享受到好的購物體驗,還能享受到更豐富、更用心的產品和服務。通過對京東 APP 不斷地迭代升級,我們也向社會、向消費者詮釋著京東的每一份用心;京東 APP 也承載著每一個家庭、每一位消費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負你、我、他(她)的每一份熱愛。

          2. 產品力升級

          未來的 1-3 年,京東將繼續在低線市場、低滲透品類上提速;通過對新老渠道、新老內容的矩陣開拓和整合,將單純的線上購物,升級為全場景的復合式體驗;通過新玩法的打造,增加用戶的觸點,提升粘性和頻次。為了更好地承接京東戰略與方向,京東 APP 的產品力也亟需升級。

          • 細分人群的刻畫:以千人千面的顆粒精細化標簽為基礎,從人、貨、場的維度,對標簽再次解構、重組,打磨和完善的垂直人群模型;基于垂直人群模型,整合APP 內的全流程資源,為垂直人群打造更完整、更流暢、更場景化的產品體驗。
          • 線上線下的場景打通:基于地理位置的到家商品、門店、商超,全面入駐京東 APP,線上一鍵下單,線下 1 小時極速送達。
          • 更簡單的購物體驗:實時預估商品的最終到手價,價格優惠清晰明了,支持用戶在購物車一鍵領券購買,結算時極速支付,讓用戶購物更簡單。
          • 更多元的產品形態:直播玩法升級,全流程直播滲透,邊看邊買好貨到家;內容組織全新升級,打造內容和商品榜單,為用戶推薦當前最熱的話題和商品。
          • 更有趣的互動玩法:打造更多的圍繞社交互動功能的場景,通過更豐富的內容平臺及更好玩的互動玩法,讓用戶來到京東不只是購物。

          3. 體驗力升級

          除了品牌力、產品力升級,每一次全新「京東 APP」的到來,也在為消費者不斷提供更友好的使用體驗力。我們也非常期望能夠借助這次版本升級,對京東 APP 進行既精細、又完整的刻畫和打磨,期待通過京東 APP9.0,與消費者進一步拉近彼此的距離,讓體驗更加細膩、更加靈動,全面升級消費者在京東 APP 的體驗力。

          京東APP關鍵版本設計脈絡

          結合京東 APP9.0 的品牌力、產品力、體驗力的升級背景,我們追本溯源,探尋京東自己的脈絡。

          1. 過往版本設計脈絡

          2. 設計脈絡共性

          設計策略的延續升級

          基于京東 APP 的核心目標,圍繞購前、購中、購后三個環節強化用戶內心感知,承接京東的戰略在 APP 內的落地。

          京東 APP4.0-5.0 主要圍繞京東品牌對用戶的傳達感知進行輸出,建立京東的品牌形象;京東 APP6.0 后開始加強場景能力,逐步打造可以滿足千人千面的電商設計平臺,直至現在,擴寬至全渠道場景,為用戶提供更全面、更加細分的體驗。

          始終圍繞產品策略

          設計的迭代和產品思維綁定,始終圍繞產品策略,一起共建用戶的同理心;通過深耕設計解決方案、持續驗證推導,來打造值得用戶信賴的優質購物體驗。

          設計將各模塊的功能與價值主張相結合,彼此進行聯動,保障從產品到交互到視覺,到最后的方案落地都能圍繞一個核心目標去服務。

          京東 APP 設計始終都是以「產品、業務目標」為核心,圍繞「品牌」「用戶」「認知」三大方向,結合「設計趨勢」來發力;但基于不同的情景、當下 APP 所處的環境,設計改版的側重發力點有較大的差異;一般來說是「用一個版本來解決 1-2 個的重大體驗問題」。

          京東APP體驗問題總結

          我們結合京東 APP8.0 以來的用戶研究報告、用戶反饋、各關鍵模塊的數據、競品對比,從「品牌」「用戶」「認知」這三大維度著手,梳理京東 APP 的核心體驗問題,進而推導出京東 APP9.0 要解決的核心問題,作為定義京東 APP9.0 設計策略的關鍵依據。

          1. 品牌設計 ——京東APP8.0問題提煉

          在細分用戶的研究中,用戶高頻地提到 APP 的品牌感知過于冷靜、直接、有距離感,氛圍上不夠活潑,也存在「京東是正品但價格會不會更貴?」的疑惑。打個比方,可能同樣的價格,吆喝聲越大,感受上會覺得大聲的更便宜、更有爽感。

          視覺定義上,一方面,柵格定義過于精細,影響了信息傳遞的流暢度,需要針對導購類、流程類場景進行差異化刪減;主流程內的部分模塊留白偏多,拉低了一定的屏效;另一方面,字體的部分梯度比較多、也比較相近,雖然視覺上較為協調和統一,但視覺噪音較大,對主體內容也有比較大的干擾。

          人機交互時,過于直接地強調目的性,品牌靈動感待提升。

          通過數據測試發現,核心模塊的引流效率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兩個例子:1、可通過「嚴格控制變量,測試圖片素材的引流效率」,提升「圖片素材」的質量,優化核心模塊的設計規范;2、通過「圖片素材」的質量提升,加上對「坑位容器」動態打磨,經過數據測試,增強品牌靈動感的同時,可進一步提升屏效。

          2. 用戶感受 ——京東APP8.0問題提煉

          細分垂直的用戶群,在全流程內的感受上存在割裂感;各個垂直人群在 APP 主流程內已初步形成大的體驗閉環框架,但體驗閉環的細節還有待補齊與提升,對垂直人群的「權益和身份」的傳達還需要在情境上更加一致。舉個例子:未開通 PLUS 會員時,高凈值人群對 PLUS 身份認同感還有較大提升空間。

          商品的活動促銷信息展示(時間、最優價格)層級隱藏較深、活動促銷計算復雜難以理解,用戶促銷感受比較弱,所謂酒香真是怕巷子深。我們通過「用戶在不同平臺內促銷感知」的用戶測試對比發現,雖然京東的價格最優惠,但由于在表現層上沒有進行強調,導致用戶在價格感受上存在偏差。

          產品感知較理性,主流程內氛圍不夠活潑,有距離感;這一點,新興市場用戶的感知尤為明顯。

          3. 認知統一 ——京東APP8.0問題提煉

          頁面框架一致性問題:主流程過往的版本較為側重于單一模塊內的設計,各個模塊間堆積了較多設計不統一的問題。

          頁面內模塊一致性問題:主流程的各個模塊內,由于 「新舊版本」「需求不斷疊加」等原因,也存在模塊內的統一性問題,這增加了用戶接受信息的負擔。舉個例子:APP 結算頁在過去的一年內新增了較多的功能與提示場景,由于業務時間有 deadline,很多需求會采用體驗降級方案,即用現有控件來設計方案,使得最終方案可能體驗不夠好,而這里埋下的體驗隱患,日后依然要找機會解決。

          業務和功能類型不斷增加,這會導致頁面相對臃腫,這時核心流程的框架亟需重新定義、向三維空間借力來舒展信息架構。

          APP 整體的故事性連接還有待強化,貨架式的流轉只是骨架;各頻道內、各模塊內也應基于 APP 骨架保有自己橫向與縱向故事線,在 APP 內注入故事性的血肉靈魂;讓用戶在 APP 內流轉時,認知更清晰、體驗更豐富。

          京東APP9.0核心策略

          1. 品牌力設計策略

          延續、強化京東品牌,構建、升級「京東設計語言體系」 ,提升屏效。通過統一的強調,使品牌可知;通過情感化、IP 化、故事化的表達,使品牌可感。

          色彩體系:延續京東品牌調性,主打京東紅的品牌色,適當地通過增強配色、減少留白,在保留京東辨識度的同時,通過豐富的色彩體系降低 「冷淡、有距離」的感知。

          例如:結合首頁及推薦位的坑位顏色,拉通營銷色彩規范,HSB 平衡所有色彩梯度;并結合算法給出冷暖色排布規則,區分內容豐富畫面(包括首頁核心樓層/我京工具與服務/用戶資產我的錢包)及核心流程 HSB 平衡,色環關系,品牌色的延伸主導,再到單色、漸變的規律體驗,全路徑的感知;拉通京東品牌色同階梯色環,推導所有輔助色色值,根據透明度及飽和度疊加,得到色彩使用場景及漸變關系;提煉營銷體系核心規律,營銷坑位色彩排布關系,冷暖色階搭配,引導用戶識別。

          營銷坑位色彩排布關系,冷暖色階搭配,引導用戶識別。(核心樓層為例)

          字體體系:延續京東的字體建設,延續性的使用京東朗正和正黑體、加大主字號、精簡字階,拉開字體層級梯度,讓用戶的關注點更聚焦。針對下沉首頁等重點業務采用異形字體,標題與利益點字號字重比重更大,強化營銷引導。

          icon 體系:線性圖標全面 iconfont 化,減少 app 的體積;圖標設計更簡潔,減少隱喻的手法,讓用戶「一眼即懂」;平衡視覺的體積差,建立一致性的圖標繪制尺寸規范;適當的設計圖標互動的微動效,增加趣味性,帶給用戶「愉悅感」。

          柵格體系:在屏效留用率上,基于 8.0 基礎定義擴展 12 、24 的倍數關系,柵格做相應的簡化;比如在首頁/搜索/商詳等頁面,利用刪格縮減間距,提高單屏屏效;首頁核心樓層,利用減少間距,放大商品圖片,壓縮整體樓層高度,使核心內容更加突出,更便于用戶識別到有效內容;

          優化界面布局,巧用視覺動線,利用人們閱讀的 f 型習慣,聚焦用戶閱讀內容;

          素材設計體系:一方面,打磨坑位容器,采用動靜態容器相結合的手法。另一方面,打磨坑位素材規范,動靜態素材結合使用。同時,嘗試壓縮容器高度,與羚瓏智能設計系統深度合作,進行素材和頁面的測試,對運營設計的素材規范進行打磨,在容器高度壓縮的同時提升素材質量,保證瀏覽效率不下降。

          2. 用戶設計策略

          細分用戶群體,增強氛圍感知、讓體驗更豐富,層次更清晰。根據細分用戶的習慣性、常識性認知,適當地把產品進行分層,讓可知可感更加貼合用戶;基于全局的統一,有意識細分用戶的體驗,加強各垂類用戶最在意、最可感受的局部差異,從而讓體驗更加豐富。

          PLUS 會員:提高 PLUS 會員身份認同,通過全流程內 PLUS 會員皮膚、氛圍品牌一致性露出, 強化「PLUS 專屬優惠價格計算」 「PLUS 到手價強化」等權益的感知,進而強化會員身份的感知、加強對 PLUS 會員的認同感。

          家庭銀發人群:渲染家庭情感氛圍,強化優惠及促銷的利益感知,簡化整體的使用流程,中心化界面采用大字號,為銀發人群設計。

          新人用戶:打造新人專屬首頁,強化新用戶引導,多流程定投新人大禮包、發放新人專屬優惠,全方位助力新人用戶轉化。

          校園用戶:著重打造年輕化的視覺氛圍,拉近與校園用戶的距離。

          新興市場用戶:扭轉用戶品牌認知,基于特定人群偏好的氛圍組織界面,提升流量分發效率。針對促銷較為敏感的人群,通過設計的強調,加強用戶低價感知,強化活動促銷感知,打消購買顧慮。

          3. 認知設計策略

          品牌金字塔理論認為關于品牌認知的一系列表象指標,如認知度、美譽度、購買率、滿意度、推薦率等,實際上反映了消費者對一個品牌認知的深入程度;這個理論,同樣可以適用在產品的用戶認知上,認知是一切的基礎,產品的用戶認知做好了,轉化、推薦、滿意度才能做好,能夠被認知的產品更容易加強情感連接;反過來,不容易被用戶認知、認知有負擔、信息架構表現層復雜的產品,用戶理解起來可能就有障礙,再疊加情感連接的設計,那有可能就是體驗的自嗨了。

          京東 APP9.0,將針對用戶的主流程,骨骼精細化重構、優化流程動線,給用戶提供一致性的體驗,讓認知減負。

          4. 感受設計策略

          消費者在只有認知的時候是理性的,而基于認知產生好感的時候就會變成感性。

          在簡化用戶的信息認知的基礎上,我們將強化打造「京東語言的品牌動效」在核心流程內的模塊感知,結合產品的產品領域動態銜接的訴求,在設計上考慮動態效果對「整體上下文,故事連接性」的亮點承接,讓用戶理性購物的同時,感受到感性的愉悅。

          京東APP9.0設計方案展示

          1. 用心設計每一眼感受

          設計策略:延續、強化京東品牌,完善并深入刻畫京東設計語言;通過設計的語言體系,提升屏幕效率,從而帶動流量分發效率、運營效率的提升。

          首頁視覺風格煥然一新,更靈動、更輕松。(通過 IP 和品牌輔形融入、優化色彩體系等方式,強化京東品牌;通過優化柵格系統、字體系統、色彩體系、動態效果,讓界面的信息更加清晰,界面感受更靈動)

          2. 用心對待每一個群體

          設計策略:細分用戶群體,增強氛圍感知,讓體驗更豐富、層次更清晰。

          設計要點:打造家庭專屬購物體驗,和家人一起在京東開心購物與互動。設計上通過暖色調和插畫的鋪陳,渲染家庭情感氛圍;同時,界面采用更大字號,為父母量身定制。

          設計要點:打造 PLUS 會員中心化與去中心化的購物體驗鏈路;通過設計走查與用戶測試,填補 PLUS 會員在全流程內的品牌、信息觸點缺失;同時,從品牌、視覺、交互三個維度,統一設計語言、語境、對話方式,讓 PLUS 會員在各個體驗觸點都能感受到一致的人機交互體驗。

          3. 用心打造每一個場景

          設計策略:基于京東設計語言體系,構建場景;骨骼精細化重構主流程,構建「場景動線」,讓體驗更流暢。

          設計要點:京東到家、便利店、商超、藥品、鮮花等門店商品全面入駐京東 APP;用戶在主流程內即可以直接搜索下單附近的門店商品,下單后最快 15 分鐘內便可送達;由于到家場景依托于主流程,我們在設計時期望用戶購物動線能與主流程統一,在商品池打通的基礎上,體驗上也能完美融合;同時,設計上需結合 LBS 場景特點,在主購物流程中,強化 LBS 與商品、配送的關聯,突出商品促銷與門店配送時效。

          4. 用心打造每一條動線-多元化導購

          設計策略:基于「京東視覺語言體系」,細分用戶群體構建導購方式;根據用戶特性,強化放大「多元」的體驗。

          設計要點:直播全面滲透,全流程強化直播觸點,增大直播的分發場景的用戶接觸面積;同時,通過動態強化、設計強化的手法,加大對商家私域直播的引導,完善直播場景的體驗。

          5. 用心打造每一條動線-購物動線優化

          設計策略:基于「京東視覺語言體系」骨骼精細化重構購物動線,統一交互、視覺語言,視覺降噪,讓認知減負。

          6. 用心簡化每一次決策

          設計策略:關鍵信息強曝光,統一交互視覺體驗;讓認知減負,決策更簡單。

          大促氛圍優化:在主流程內突出大促的氛圍感知,強化搜索列表、商詳等主流程內的大促氛圍;結合大促情緒指數設計氛圍,逐漸調動用戶的熱情。根據用戶的身份、商品的特性,在設計上突出重要信息,例如強化 PLUS 會員促銷腰帶等;同時,借助設計規范和設計組件,頁面內彈層更加容易拓展、可自由配置。

          到手價場景展示:商品詳情、購物車內強調商品到手價,在設計上突出優惠結果的傳達,讓用戶一眼便知。

          7. 用心滿足每一次閑暇

          融入品牌、IP 元素,用心打造新穎、有趣、持續的互動玩法。

          8. APP9.0

          京東 APP9.0 是一個新開始;我們將用未來的時間,用心跟大家詮釋,京東全新的品牌價值主張「不負每一份熱愛」。用心對待、不負期待、不負熱愛,我們在路上……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就不展開分析詳細的設計方案了。

          文章來源:優設    作者:京東設計中心JDC

          為了追求高性價比,我們通常這樣來做頁面適配

          濤濤

          為什么要適配

          通常產品經理在立項前都要思考需求的實現方式:是原生做?還是 H5 做?

          問題的答案會因實際情況有所不同,如果追求體驗,那原生效果更好,如果追求短頻快,那就選用 H5,或是兩者結合。

          CCtalk 是個涉及 7 大端的跨平臺產品:iOS、Android、PC、Mac、Web、觸屏、小程序。我們在日常項目中(尤其是用戶增長類的項目)越來越多選擇用 H5 實現,然后以低成本適配方式應用到不同客戶端。

          這樣做的好處在于:

          降低了開發成本。原本要涉及 iOS、Android、PC(PC 和 Mac 用同一套 Qt 實現)、H5 這 4 個端的開發人員,現在采用內嵌頁的方式,可以做到完全不涉及移動端和桌面端,或者僅是入口放置這類比較簡單的工作。

          降低了維護成本。如果有優化調整,可以只改 H5 頁面,不用各個端都動手。

          好處顯而易見,當然這也不是件一本萬利的事。看下面這張 App 和 PC 屏幕尺寸的對比圖就明白了,長寬比差異這么大,頁面在適配的時候,有時需要優化調整布局。

          △ App和PC屏幕尺寸對比

          如果要真正做到流暢順滑的體驗,流式布局是最佳選擇,但是對設計和開發的要求都很高,維護成本也不小,這讓大多數團隊望而卻步。所以還是自動適配寬度、媒體查詢(斷點適配)等相對低成本的方式比較香。

          框架和頁面

          如何以低成本的方式做適配?這個問題涉及 2 個方面:框架和頁面。

          △ 框架和頁面

          先來看看框架,大致有 4 種:觸屏、App、PC、Web。通常一個項目會涉及其中的幾種,也有少數情況都涉及。(此文暫不討論小程序,有機會再寫一篇關于小程序設計的文章)

          1. App

          CCtalk 用的 App 框架容器是公司橫向團隊提供的 Web View,有 2 種:

          常規的導航樣式。元素包括:返回、頁面標題、分享(根據需要選擇展示或不展示)。安卓和 iOS 略有區別,iOS 為了導航欄的順滑過渡效果,用的是同一個 Web View,所以無法滿足在一系列頁面中部分頁面有分享按鈕,部分頁面沒有分享按鈕。安卓用的不是同一個 Web View,所以沒有這個問題。(此處不展開討論)

          透明頭部導航。常規導航無法滿足一些個性化的設計需求,所以透明頭部導航就應運而生了。可以對導航欄進行自定義設計,營造沉浸式的體驗。

          △ 2種頭部

          2. PC客戶端

          PC 客戶端的框架導航包括:返回上一頁,返回首頁。頁面內嵌時,要留意容器導航和頁面導航是否有重復或遺漏。假如要保留頁面導航欄,那需隱藏返回按鈕;如果去掉頁面導航欄,則需將導航欄上原有的操作(例如分享)通過懸浮等方式保留。

          △ PC端的全局導航

          3種常見的適配方法

          一般的設計流程是:先設計觸屏頁面,再去看看 PC、Web 頁面是否需要調整。

          響應的總原則:提高屏幕利用率。

          具體評估標準有 3 點:

          • 確保頁面比例協調——不丑;
          • 減少閱讀障礙——易讀;
          • 減少操作負荷——易操作。

          頁面元素從小到大可分為:控件→組件→模塊→頁面,按照不同維度的復用,并結合自身的項目經驗,整理出 3 種常見的方法(此處是重點,看我看我)。歡迎小伙伴一起討論補充。

          △ 3種常見的適配方法

          方法一:保持頁面不變,簡單拉伸適配

          這種方法最簡單,幾乎不用動腦子。具體實施方式又分兩種:

          • 把頁面拉伸到容器的指定寬度。
          • 將內容主體居中顯示,兩邊留白。

          案例1-拉到指定寬度:

          像帖子這類結構簡單的內容頁一般都可以直接拉伸。注意檢查是否有遺漏操作,一般在 PC 端可以采用懸浮按鈕的方案將移動端的操作保留。

          △ 帖子頁

          案例2-居中顯示,兩邊留白:

          如果頁面直接拉伸給用戶增加了操作成本,可以采用將主體內容居中,頁面兩邊留白的方式。

          實名認證項目是將同一套實名認證流程復用到 3 個不同的使用場景中,所以頁面需要適配觸屏、web、PC 彈窗 3 個框架尺寸。如果將觸屏頁直接在 Web 上拉伸,那不僅樣式上不美觀,而且右側的「修改」、「獲取驗證碼」等操作按鈕距離左側的標題太遠,根據格式塔的接近原理,右側的一列藍色操作反而會被誤以為是一個整體,脫離和主體的關系,不易于操作。所以我們的做法是放棄拉伸,而是將主體內容居中顯示,頁面兩邊留白。

          △ 實名認證頁

          這種方式雖然簡單,但也要注意可能會涉及一些細節調整:

          • 留意容器導航和頁面導航是否有重復/沖突。這點前面也講過了,此處不再贅述。
          • 觸屏端和 Web 交互習慣不一致的特殊組件。例如 Web 頁用下拉框,觸屏端一般是用系統自帶的輪播選擇器。
          • 根據平臺特性增減內容/操作。例如在任務墻的項目中,由于移動端可以追蹤到分享至第三方平臺,但是 PC 端追蹤不到,所以頁面適配時,在 PC 端去掉了分享這個任務。

          如果所有頁面都能這么輕松適用于各個不同端,那對設計和開發來說真是省心省力,皆大歡喜。然而現實不會這么順風順水,有些頁面放到不同的框架內會「水土不服」,這時就需要設計師出馬做些調整。

          方法二:保持頁面框架,調整模塊內的樣式

          這種調整適用于有圖片和列表的頁面。從設計層面改動不算大,而且開發量適中,開發也比較能接受。

          案例1-排行榜

          在課程排行榜項目中,有一個榜單列表頁,展示榜單的具體排名和獎勵等信息。

          如果直接把觸屏頁面搬到 PC 端,滿眼是大寫的「丑」,從設計角度分析,用戶的閱讀負擔和操作負擔也過重,屏幕利用率低,鼠標滾了半天也沒看完一半榜單。

          △ 直接拉伸——丑&不好用

          所以這個頁面需要設計師改造一下才能適配到 PC 端,具體怎么做呢?

          我們來分析一下它的頁面框架和模塊。頁面從上到下分為:獎勵 Banner、tab 區、列表區和我的排名 4 部分,結構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在 PC 端可以保持大的框架結構不變。

          △ 頁面結構

          因為移動端是以縱向為主的屏幕,而 PC 端是寬屏,需要進行調整的模塊分別是:獎勵 banner區(圖片類),其他名次列表(列表類)。對于圖片適配,在這個項目中可以采用不同端使用不同比例圖片的方案。對于列表適配,在 PC 端由 1 列調整為 2 列,以提升閱讀效率。

          △ 保持頁面框架,調整圖片和列表模塊樣式

          案例2-課程售賣頁

          圖片的適配處理,除了采用不同比例的多套圖之外,還有另一種方式——保持圖片比例不變,調整頁面布局。將圖片和標題從上下結構改成左右結構。

          △ 課程售賣頁

          小結:

          保持頁面框架,調整模塊內樣式的方法適用于結構相對簡單,有圖片和列表等特殊元素的頁面。

          對于圖片適配,有 2 條思路:

          • 提供不同比例的圖片。優點是可以較好的展示圖片,缺點是需要出 2 套圖。適用于圖片不多,而且非用戶自定義圖片的場景。
          • 保持圖片比例不變,調整圖片和標題的布局。一般是將上下結構改成左右結構,適合用戶自主上傳圖片的場景。
          方法三:復用模塊,重組頁面布局

          如果頁面模塊多、結構復雜,靠小改還是會造成閱讀障礙和操作負荷,那就要用方法三——模塊級復用,重組頁面布局。

          案例-課時學習頁

          課時學習頁是個多模塊的復雜頁面,分別有視頻播放區、課時基本信息、目錄、網師、評價和推薦。整體思路是將頁面結構由 1 列調整為左右 2 列,以此來提高屏幕的利用率。

          模塊的具體位置根據其重要性以及和內容主體的相關度來排布,例如目錄:從平臺角度希望用內容吸引用戶,增加觀看時長;從用戶角度是需要經常點擊切換的,對于這種重要性高又操作頻繁的模塊,當然應該放在第一屏內。例如推薦:和內容主體的關聯度不高,所以優先級低,放在右側較小的區域內。

          △ 課時學習頁

          在復用模塊時,要注意是否有手勢操作的場景。如果觸屏端有左右滑動的模塊,在 PC 端適配有 2 種做法供參考:

          • 改成點擊操作。例如在模塊上加箭頭,允許用戶通過點擊切換。
          • 由橫向排列改成縱向排列。例如這個案例中的目錄模塊,在手機端是 5 個課時一列左右滑動切換,在 PC 端改成整個課時列表都是縱向排列。

          另外,要注意浮層的特殊處理。手機端一般通過浮層展示更多信息,在 PC 端適配時,需將浮層調整為固定模塊。例如移動端吸底的課程介紹浮層,在 PC 端改成固定在目錄下方。

          △ 浮層的適配

          以上是我結合項目經驗總結的 3 種低成本頁面適配方法。當然,在具體的適配中還會遇到許多細節問題,需要 case by case 去處理。

          文章來源:優設    作者:魚游設計

          手機appUI界面設計賞析(二)

          前端達人



          與傳統PC桌面不同,手機屏幕的尺寸更加小巧操作,方式也已觸控為主,APP界面設計不但要保證APP功能的完整性和合理性,又要保證APP的功能性和實用性,在保證其擁有流暢的操作感受的同時,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

          接下來為大家介紹幾款手機appui界面設計



          點擊查看原圖

                                                                                              --手機appUI設計--

          微信圖片_20200602200240.jpg

                                                                                               --手機appUI設計--

          微信圖片_20200602200243.png

                                                                                             --手機appUI設計--

          微信圖片_20200602200246.png

                                                                                                    --手機appUI設計--

          點擊查看原圖

                                                                                                       --手機appUI設計--

          點擊查看原圖

                                                                                                    --手機appUI設計--

          點擊查看原圖

                                                                                               --手機appUI設計--

          點擊查看原圖

                                                                                                     --手機appUI設計--

          點擊查看原圖

                                                                                                --手機appUI設計--

          微信圖片_20200602200304.jpg

                                                                                                     --手機appUI設計--

          微信圖片_20200602200306.jpg

                                                                                              --手機appUI設計--

          微信圖片_20200602200309.jpg

                                                                                          --手機appUI設計--

          微信圖片_20200602200311.jpg

                                                                                            --手機appUI設計--

          微信圖片_20200602200454.jpg

                                                                                              --手機appUI設計--

          微信圖片_20200602200457.jpg

                                                                                         --手機appUI設計--

          微信圖片_20200602200459.jpg

                                                                                              --手機appUI設計--

          微信圖片_20200602200501.jpg

                                                                                                     --手機appUI設計--

          微信圖片_20200602200504.jpg

                                                                                                    --手機appUI設計--


          (以上圖片均來源于網絡)



            藍藍設計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 圖標定制 、 用戶體驗 、交互設計、 網站建設 、平面設計服




              更多精彩文章:

                 手機appUI界面設計賞析(一)

              





          手機appUI界面設計賞析(一)

          前端達人

          與傳統PC桌面不同,手機屏幕的尺寸更加小巧操作,方式也已觸控為主,APP界面設計不但要保證APP功能的完整性和合理性,又要保證APP的功能性和實用性,在保證其擁有流暢的操作感受的同時,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

          接下來為大家介紹幾款手機appui界面設計

          點擊查看原圖

          --手機appUI設計--

          點擊查看原圖

          --手機appUI設計--

          點擊查看原圖

          --手機appUI設計--

          點擊查看原圖

          --手機appUI設計--

          點擊查看原圖

          --手機appUI設計--

          點擊查看原圖


          --手機appUI設計--



          微信圖片_20200529093951.jpg

          --手機appUI設計--


          微信圖片_20200529093948.png

          --手機appUI設計--


          微信圖片_20200529093946.png


          --手機appUI設計--


          點擊查看原圖

          --專業又貼心醫療App頁面設計--


          微信圖片_20200529093941.jpg

          --專業又貼心醫療App頁面設計--微信圖片_20200529093938.jpg

          --專業又貼心醫療App頁面設計--微信圖片_20200529093936.jpg

          --專業又貼心醫療App頁面設計--微信圖片_20200529093933.jpg

          --專業又貼心醫療App頁面設計--微信圖片_20200529093930.jpg

          --手機appUI設計--


          微信圖片_20200529093928.jpg

          --手機appUI設計--


          微信圖片_20200529093925.jpg

          --手機appUI設計--


          微信圖片_20200529093921.jpg

          --手機appUI設計--


          點擊查看原圖

          --手機appUI設計--


          點擊查看原圖

          --手機appUI設計--


          點擊查看原圖

          --手機appUI設計--


          點擊查看原圖

          --手機appUI設計--


          點擊查看原圖

          --手機appUI設計--


          點擊查看原圖


          --手機appUI設計--


          點擊查看原圖

          --手機appUI設計--


          點擊查看原圖


          --手機appUI設計--


          --手機appUI設計--


          點擊查看原圖



          --手機appUI設計--

          (以上圖片均來源于網絡)



            藍藍設計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 圖標定制 、 用戶體驗 、交互設計、 網站建設 、平面設計服



             更多精彩文章:

                 手機appUI界面設計賞析(二)




          啥?你說我不懂如何設計消息中心?

          鶴鶴

          消息中心設計樣式的簡單匯總

          作為APP標配的消息中心,我們無時無刻不在與其打交道,看似千篇一律的設計實際上其中也有許多值得我們深入探討的內容,今天我們一起從消息中心頁入口出發,一層一層剝開它的秘密。


          全文分為五個部分:

          一、消息中心頁入口位置

          二、消息中心頁常見的組成模塊

          三、消息中心頁分類導航方式的選擇

          四、消息列表的呈現形式

          五、劃重點


          一、消息中心頁入口位置


          消息中心頁是應用內系統發送給用戶的各種信息的一個集合頁面,它的本質是與用戶互動溝通。也就是說,產品越是需要與用戶進行溝通,消息中心的重要程度也就越高。


          一般情況下,不同類型的APP消息中心的重要程度為:社交通訊類>電商類>資訊類>工具類


          而消息中心頁的入口位置正好側面反映了其在產品中的重要程度。


          1.底部導航欄

          消息中心頁入口位置放在底部導航欄,屬于一級導航,重要程度很高,常見于即時通訊、社交社群類產品,如下圖:

          即時通訊類的QQ,核心業務就是通訊交流,消息頁入口不僅放在底部導航欄,且做為APP的首頁。而微博作為最早的社群內容類產品,社交溝通需求也很高,固將消息中心入口放置在底部導航欄。


          當然也不是只有社交通訊類產品會選擇該位置作為消息中心的入口,如下圖淘寶和小紅書也將消息中心入口放置在底部導航欄。

          淘寶本是電商類產品,消息入口放置在底部導航欄,結合官方號、內容號、小黑群等功能,我的理解是淘寶是想通過社交溝通促使用戶更多的購物。


          小紅書主打生活內容分享,輔助電商購物,是現在比較常見的某個核心業務+社交的產品,這類產品可根據自身一級導航類別的多少決定是否將消息中心入口放置在底部導航欄。


          2.頂部導航欄

          消息中心頁入口放置在頂部導航欄,重要程度根據入口跟隨頁面的多少分成兩種情況:


          1)幾乎每頁跟隨,重要程度較高

          京東和豆瓣幾乎是每個一級頁面的頂部都有消息頁入口圖標,京東甚至在一些二級頁面也還保留了頂部消息入口,方便用戶隨時查看。


          2)僅在動態頁、首頁或個人中心頂部有入口,重要程度較低

          如上圖所示,愛奇藝的消息入口僅出現在泡泡頁面的頂部,KEEP的消息入口在個人中心頁的頂部,二者都只有一個入口。


          3.個人中心頁

          消息中心頁入口放置在個人中心頁除頂部外的區域,重要程度一般,某些APP會在個人中心消息入口直接對其分類展示,用戶能快速地到達想去的消息分類。

          波洞的消息中心入口在個人中心頁就分好了類別,用戶點擊進入對應的類別,消息頁內部沒有做類別的劃分,相比放一個消息圖標入口在個人中心頂部,更加直觀。


          入口不一定只有一個,三種情況混合使用也是可以的,重點是方便用戶,引導用戶。即便入口位置本身不顯眼,加上紅點數字后一樣會被用戶看到的。



          二、消息中心頁常見的組成模塊


          消息中心頁的主要組成模塊有:分類消息導航、消息列表;輔助組成模塊有:搜索區、全部已讀、消息設置、通訊錄等。


          1.主要的組成模塊

          消息中心的主要組成模塊中消息列表是必不可少的(有些在下一級界面中),分類消息導航根據消息類別的多少不一定都有。


          前文對消息中心的定義說過:消息中心頁是應用內系統發送給用戶的各種信息的一個集合頁面。集合頁面意味著消息本身被劃分成了各種類型,這時候適合的分類消息導航能幫助用戶快速找到需要的信息。


          消息列表引導用戶進入消息詳情頁,做為整個消息中心的核心,需要設計師根據產品需求盡可能多的考慮到囊括的信息類型,從而選擇合適的消息列表呈現形式。


          在第三部分中會著重介紹4種不同的分類消息導航,第四部分介紹3種不同的消息內容呈現形式。


          2.輔助組成模塊

          所謂輔助的組成模塊,就是不一定所有消息中心都有的,要結合產品實際情況增減。主要包括搜索區、全部已讀、消息設置、通訊錄等。

          上圖中微博的消息中心基本包括了所有的輔助組成模塊,用戶可以收發消息,設置消息,搜索消息,形成了針對消息功能的一個閉環。像微博這種消息功能重要,類別多,有社交屬性的產品加入這些輔助功能是合適的,但不適合所有產品。


          1)搜索區

          用來在消息中心頁搜索消息、聯系人、群聊等的,僅適合消息中心頁用戶之間互動頻繁的產品,如即時通訊類、聊天頻繁的社群類產品。搜索區是全局搜索的根據產品自身性能選擇加入。


          2)全部已讀/一鍵清除

          對于用戶體量不算大,消息溝通還不太頻繁的產品可以不加。但對于消息溝通頻繁的產品,不加的話,可能會逼死強迫癥......


          3)消息設置

          用來設置消息提醒方式或屏蔽消息推送,大部分產品會將此功能放入設置中避免用戶關閉消息推送,放在消息中心雖可增加用戶體驗,但也方便了用戶直接屏蔽消息。


          4)通訊錄/發起聊天

          常見在有好友通訊錄體系或關注粉絲體系的產品中。



          三、消息中心頁分類導航方式的選擇


          消息中心分類導航方式主要有四種:頂部固定圖標導航、頂部Tab導航、列表導航、頂部Tab混合導航,接下來通過分析它們各自的優缺點幫助你選擇合適的消息中心分類導航方式。


          1.頂部固定圖標導航

          頂部固定展示重要的3~5個消息類別,消息列表按照發送的時間順序依次展示。

          優點:可以突出重點消息類別。


          缺點:類別切換不方便,需要返回上一級重新進入;超過5個類別后,其他類別只能歸入消息列表中。


          2.頂部Tab導航

          頂部純文字標簽Tab導航,消息類別以標簽的形式出現,可左右切換。

          優點:切換方便,類別可拓展性強,占據空間小,為消息列表留出更多的空間,純文字標簽設計所需時間成本小。


          缺點:分類標簽不要超過9個,過多的標簽用戶切換到后面的成本較高,容易被忽略。


          3.列表導航

          消息中心列表導航有分類列表導航和混合列表導航兩種形式。


          1)分類列表導航

          分類列表導航將不同的消息類別按照icon+文字的形式從上至下展示,左側是消息類別,右側是消息未讀紅點提醒,每一個列表對應進入一種消息類別。

          優點:類別可拓展性強,分類清晰,設計簡潔明了,適合輕量、極簡風的消息中心頁。


          缺點:到達具體消息內容的路徑較長,不適合復雜的消息中心頁。


          2)混合列表導航

          消息列表與消息類別混合,按照消息發布時間順序以列表形式展示,常見于重社交、即時通訊類產品。

          優點:可拓展性極強,能容納各種類別的消息。


          缺點:消息內容太多后查找麻煩,需要配合搜索區使用,易產生閱讀疲勞。


          4.頂部Tab混合導航

          頂部Tab混合導航,進一步對消息類別細致劃分,一級Tab標簽一般會劃分為兩部分:通知及消息/私信,通知一般是產品發送的一些系統消息或推送,消息一般是用戶與用戶之間的互動消息(包括官方號的信息),私信主要是有關注粉絲體系的產品的分類。二級內容根據需要選擇進一步分類導航,如下圖:

          優點:將消息做了更細致的劃分


          缺點:有二級分類的頁面占的空間大,消息列表展示空間少。



          四、消息列表的呈現形式


          消息列表是消息中心的核心,我們需要根據內容類型的不同選擇合適的呈現形式,便于用戶理解。主要的呈現形式有3種,分別是:icon/頭像+縮略內容列表、圖文列表、純文字列表。


          1.icon/頭像+縮略內容列表

          最常見的一種消息列表,以icon或頭像+縮略內容的形式展示,符合從左到右的瀏覽習慣,能承載多種類型的消息,包括對話聊天類、訂閱號、官方活動、系統通知等等,需要引入下一級頁面展示消息詳情。適合大部分的產品。


          2.圖文列表

          消息列表采用圖文形式,對用戶更具吸引力,一般用在消息類別比較單一的消息中心。常見的有上圖下文卡片(大圖)和左圖右文的展現形式。需要注意的是上圖下文(大圖)的展現形式對圖片質量要求較高。常用在活動消息、資訊消息。


          3.純文字列表

          消息列表以純文字形式展示,形式較單一,能展示較多的文字信息,常見于通知消息。



          五、劃重點


          本文主要通過消息入口位置、消息中心頁組成、消息中心頁分類導航選擇、消息列表呈現形式介紹了消息中心頁的設計。


          消息中心頁入口:底部導航欄、頂部導航欄、個人中心頁


          消息中心頁組成模塊:分類消息導航、消息列表;、搜索區、全部已讀、消息設置、通訊錄。


          消息中心頁分類導航:頂部固定圖標導航、頂部Tab導航、列表導航、頂部Tab混合導航。


          消息列表的呈現形成:icon/頭像+縮略內容列表、圖文列表、純文字列表。

          轉自:站酷-人類君 

          用今日頭條的實戰復盤,教你大廠都在用的「信息降噪」方法

          濤濤

          PART 1 前言

          今日頭條作為資訊閱讀類產品,Feed流場景是資訊類產品的核心場景之一,關于Feed流的改版嘗試一直在進行,針對本次優化,多次在線上進行驗證后,得到一個滿意的結果,也將我們關于「頭條首頁改版」運用到的設計方法進行分享。

          觀點-實驗-規則

          項目前期提出設計論點,通過方案和實驗去驗證可行性,最后結合案例形成符合當前場景的設計規則,這也是本次設計探索所運用到的論證方法。

          PART 2 閱讀需求

          1. 什么是閱讀需求?

          一組信息通過不同的字號反差組合來滿足不同場景下的文字閱讀需求,這稱之為閱讀需求,閱讀需求一般可以歸納為以下3種類型:快速定位型、瀏覽型、閱讀型。

          • 快速定位型:主體內容突出,反差比大,可快速檢索到需要的信息。
          • 瀏覽型:被檢索信息主次較為平均,字號反差比適中。
          • 閱讀型:無特殊強調內容,需要用戶沉浸式閱讀,字號反差比較小。

          △ 三種閱讀需求

          2. 今日頭條首頁的閱讀需求是什么?

          今日頭條Feed的閱讀需求,我們定義為快速定位型和瀏覽型之間。原因是在閱讀Feed時,用戶有獲取標題關鍵信息的強定位屬性,同時也有瀏覽feed信息的瀏覽訴求;從Feed閱讀習慣的分析,我們提到兩個關鍵詞,信息的定位和瀏覽,后面的探索也會圍繞這兩個關鍵詞展開。

          △ 首頁的閱讀需求

          PART 3 信噪比

          1. 信噪比與界面

          「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原本是用在聲音和圖像領域的概念,指在聲音傳播過程中信號和噪音的比例。這個理論也可以運用在頁面中,如果要將訊息完整地傳遞給使用者,可以選擇強化原有的訊息,或是降低多余的雜訊,來提高「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以增加訊息成功被判讀的機率,也讓使用者能更輕松地閱讀資訊。

          一組信息是否更好的兼容定位與瀏覽屬性,在于信息本身是否足夠強調與清晰;「信噪比」理論是幫助我們理解「信息清晰度」的存在。

          簡而言之,「信噪比」理論通指有效信息和次級信息的比例,控制平衡這個比例,可以有利于信息完整的傳遞給用戶,也能更輕松的獲取資訊。

          通過強化頁面內的有效資訊,降低多余雜訊,從而提升頁面內的「信噪比」,以達到提高有效資訊傳遞,幫助用戶能更輕松獲取資訊的目的?!感旁氡取估碚撌欠浅Mㄓ谩⑹褂脧V泛的指導理論,對信息流頁面設計有明確的指導作用;

          △ 提升「信噪比」的目的

          2. 視覺搜尋實驗

          △ 視覺搜尋實驗

          在視覺搜尋的實驗里,讓受試者從許多個「X」里面挑出1個「O」,然后再讓他們從「┸」里面挑出一個「┼」。我們把所有的視覺元素稱作刺激總量,大部分的元素(「X」和「┸」)稱為干擾物,唯一不一樣的那個元素(上面例子的「O」和「┼」)稱為目標物。而實驗的目的,就是要檢測在干擾物增加和同等情況下,受試者會不會需要花費更多時間才能找到目標物。

          當我們的視覺系統在辨識影像時,有一些影像的屬性很容易被大腦處理,我們的視覺系統可以很快過濾辨識這些基礎特征,讓我們的大腦分辨這些影像屬性更容易一些。因此我們涉及到大量信息的設計時,如果能夠善用這些基本特征,便可以提高用戶的閱讀效率。

          那么,什么樣的特征能夠幫助訊息更快,更有效的被用戶判讀和接收呢?在視覺搜尋實驗中,有一些基礎特征很容易被我們的視覺系統所辨識出來,其中主要有4種不需注意力介入便能輕易分辨的基本特征:

          • 顏色
          • 線段方向
          • 大小
          • 運動

          △ 4種基礎特征

          強化信息的基本特征是增強信息被判讀最有效的方式,我們可以根據場景和用戶訴求,選取最合理的方式來對信息進行處理;這4個基礎特征,通過反差來增強核心信息的突出程度,輔助信息更好的傳遞給用戶。

          通過「視覺搜尋實驗」,我們可以得到兩點結論:

          • 在干擾物增多的情況下,基礎特征和其它區別不明顯的物體,用戶會花費更多時間才能發現。
          • 元素對比越強,用戶能越快獲取自己想要的信息。

          這兩點結論是對于」信噪比「理論的補充,處理好信息的」信噪比「關系,強化有效資訊,弱化次要雜訊,幫助用戶有效接收資訊,更輕松獲取資訊。

          3. 首頁目標的變化

          資訊的生命周期中,包括了產生、傳遞、接收這三個重要的階段,而每個階段都有可能造成信息的損耗;

          信息產生是源頭,這里的損耗在所難免,我們所要做的,是盡可能控制」傳遞「和」接受「階段的損耗;早期的頭條首頁承載大量信息,目的是為了讓用戶可以接受到更多信息,這時「效率」會是第一位。

          但在承載大量信息的同時,頁面信息過多,容易造成信息對比弱、布局密集,從而導致信息 」傳遞「 階段的損耗,同時用戶在」接受「信息時,看到擁擠的信息布局,接受信息的」效率「被降低,被迫造成損耗。

          為了更好的提升首頁閱讀效率,我們重新審視當前的設計目標,通過對不同組合的空間調整,平衡展示效率以及閱讀識別性,控制「傳遞」和「接受」中不必要的信息損耗;將設計目標從過去的「效率最大化」,調整為「有效,輕松的閱讀」

          對于這個目標,我們結合之前抽離的」信噪比「理論,進行更為細致的拆解,確保能落實到后續的設計方案中。

          △ 設計目標轉變

          4. 回顧信噪比

          「信噪比」理論可以平衡頁面內有效信息和次級信息,在這樣理論的引導下,提供的方案其實更具備說服力。

          和圖片噪點一樣,噪點越低,清晰度越高,映射到頁面也是如此,頁面內的雜訊過多,影響到有效訊息的傳遞,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給頁面進行「降噪」處理。

          PART 4 反差比

          1. 文字的反差比

          根據前期的」信噪比「論點和」視覺搜尋實驗「,我們得出兩個核心觀點:

          • 強化頁面內的有效資訊,降低多余雜訊,能給幫助用戶有效獲取信息。
          • 元素對比越強,用戶能越快獲取自己想要的資訊。

          兩個論點其實都提到了信息對比強弱對于用戶判讀的影響,由此可見,不同信息的反差關系,是增強信息傳遞,縮短用戶接受信息耗費時間的關鍵指標。

          如果說「信噪比」是信息流優化的理論依據,那么「反差比」則是驗證頁面信息反差關系的手段。

          調整頁面內文字反差,一般通過三種方式來提升或調整

          • 字號
          • 字重
          • 字色

          △ 提升文字反差方式

          讓我們來看首頁中Feed流的標題字號,我們通過 iOS 和 Android 的通用文字規范可以發現,最小閱讀文字為12號字(10號字用在標簽,9號字用在數字提醒,都不適合作為閱讀文字),Material design中正文內容默認字號為16px,iOS規范中則定義了7個正文字階(14、15、16、17、19、21、23),綜合多方因素,我們選取了16號字、17號字為主要驗證目標.最后形成16/12 17/12這兩組組合來驗證線上Feed信息流。

          「信噪比」和「視覺搜索」理論中,多次提到增強元素反差比,用戶能越快獲取資訊;所以我們也嘗試了加粗字體和加大文字的實驗嘗試,用于驗證文字反差比的上限。

          △ iOS/Android 通用文字

          2. 反差比公式

          為了更好的驗證和觀察Feed流中的不同文字字號的反差關系范圍,我們提出了一個坐標公式用于驗證,可以直觀的觀察字號,字色,字重三組信息間的關系。

          Y軸代表字號,X軸是不同灰階文字顏色,我們可以將Feed信息組合中的字號放入表格中,通過科學方法檢驗反差范圍。

          關于這套驗證公式,是我們為了驗證文字反差比所提出的檢驗方法,通過不同實驗組中字號的反差范圍來驗證哪組更適合Feed場景,最后輸出成符合當前場景的通用規則。

          △ 文字/灰階反差比推導圖

          最后,我們選擇4組方案進行首頁反差比驗證,同時將比字號放入坐標軸中,可以看出以下文字的反差范圍

          • 16號字加粗/12號字
          • 17號字/12號字
          • 17號字加粗/12號字
          • 18號字/12號字

          △ 在反差比范圍內,選取的四種字體組合

          上面4個表格分別對應4組反差比驗證的字號組合,不同字號組合的反差比范圍,我們都可視化出來,以便于更好驗證哪個信噪比范圍更合理;每組方案的反差比范圍都不一樣,我們會通過線上實驗,選取最適合當前場景的反差比范圍,并形成適用于Feed的反差比規則。

          這里也是驗證首頁Feed反差比的上限和下限范圍,有時主體并不是反差越強越好,反差也是有閾值范圍,超過這個閾值范圍,會導致信息展示比例不協調,用戶側也會起到反作用。

          目前對于坐標公式驗證文字反差比的理論還處于實驗理論階段,我們認為對于字號和灰階之間,有合理的規則存在,單獨對于規則的抽離和梳理,還需要大量樣本去實驗論證,后續有新的結論產出和模型迭代。

          PART 5 設計方案

          目前線上首頁存在以下問題:

          • Feed間距不統一,間距控件缺乏一致性。
          • 過去品牌顏色比較陳舊,未給用戶傳遞品牌印象。
          • 業務發展要更多拓展空間,當前首頁風格難以滿足。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對于首頁的視覺語言進行了優化,通過」信噪比「理論,我們了解到平衡有效信息和雜訊的比例,是保持信息干凈清晰,更好觸達用戶的保證;因此我們重新梳理不同題材的結構,確保核心信息在首頁展示的唯一性,去掉了對于用戶閱讀過程中可能造成阻礙的信息。

          △ 首頁前后對比

          這樣,首頁上核心信息的展示層級得到統一,保證了信息干凈清晰,能夠更好觸達用戶。

          在「信噪比」理論和「反差比」實驗的基礎上,輸出了用于線上測試的設計方案,為了驗證首頁中不同變量的影響,我們把頭部,字號,字重,間距這些可能影響首頁的因素都拆分驗證對于首頁影響;同時,根據前面」反差比「的驗證理論,我們把」字號加大「和」文字加粗「也放進實驗中進行驗證,為后續實驗積累數據樣本。

          △ 線上驗證首頁方案

          綜合前面的實驗結果,最終我們選擇了兩組這兩組方案,目前線上在進行最后實驗。在實驗中,我們也提取到幾點關鍵指標:

          用戶對于灰頭樣式并未特別排斥,這個對于過去頭條頂部必須是紅色的認知有些挑戰;其實當下設計趨勢是在減少用戶閱讀的信息干擾,灰頭更符合這一趨勢,同時使用灰頭也會提升頭條整體計品質感,對于后續設計拓展有很大幫助。

          加粗字體上,男性用戶比較偏好加粗字體,但是女性用戶和年輕用戶較為反感。

          增大Feed字號,信息展示確實更突出,但是影響到整個首頁的感官,而且違背了我們的設計目標,同時也不利于后續設計拓展。部分用戶手機的展示情況和特殊字體設置都會受到大字體影響,需慎重考慮。

          前面有談及18號字的問題,字號增大確實能增強視覺感官,但要考慮到頭條用戶比較喜歡運用特殊字體,特殊字體對比通用字體更加個性化,但是字體大小,展示高度并不可控,當字號比較大的情況下,再加上手寫字體,效果不可控。

          △ 線上手寫字體情況

          線上實驗后,我們也進行了一次線下用戶調研,用研結果中用戶對新版滿意度高于舊版,其中有一個點多次被用戶提及到,就是調整后的全圓角搜索框。相比過去的方形搜索框,調整后的全圓角搜索框是能給用戶留下深刻印象的視覺記憶。

          PART 6 流程復盤

          回顧整個首頁改版過程,我們總結了項目中的流程和思考,希望能幫助大家:

          1. 定義當前使用場景的閱讀需求:

          閱讀Feed的時候,用戶有獲取關鍵信息的強定位屬性,同時也兼顧feed信息的瀏覽屬性。

          2. 通過「信噪比」理論,明確設計方向:

          強化頁面內的有效資訊,降低多余雜訊,提升頁面內的」信噪比「,達到用戶有效接受資訊,輕松獲取資訊的目的。

          3. 運用「反差比」手段,提升信息反差比,增強信息傳遞:

          文字可以通過字號,字色,字重調整反差關系,并且通過「文字反差驗證表」進行反差比范圍驗證,推導出更適合首頁的反差范圍,形成首頁反差比規則。

          4. 線上拆分驗證,量化首頁影響指標:

          線上驗證方案,把字號、字重、間距疏密,頭部顏色多個維度拆分驗證,觀察不同個指標對首頁影響。

          5. 抽離項目中有價值的信息,后續形成統一規則:

          間距樣式和信息層級統一的feed模塊;從矩形到全圓角的搜索框這些知識點都可以沉淀成信息流場景的認知規則,并且給予其它業務和項目理論和實踐支持,將理論和線上驗證相結合,形成真正有價值的設計方法。

          PART 7 寫在最后

          「信噪比」理論可以廣泛運用到頁面信息設計中,幫助大家合理的梳理核心信息與次要信息關系,并且通過」反差比「手段,增強有效信息或弱化次要信息;保障頁面內層級的合理布局,幫助用戶更有效的判讀信息;這次改版也是對目前認知基礎上進行的一次拆解與構建,過去我們所認知的基礎目前可能處于變化階段,這也為我們后續方向探索提供更多可能性。

          希望這些能為后續設計起到幫助,給予大家思路與靈感,更好的服務用戶。

          文章來源:優設    作者:今日頭條UED

          日歷

          鏈接

          個人資料

          藍藍設計的小編 http://www.syprn.cn

          存檔

          亚洲va欧美va天堂v国产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