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人工智能將永遠伴隨我們。這項新技術的主要優勢之一是,只需一個簡單的請求,幾分鐘內就能產生結果。幾年前需要幾個月才能開發完成的事情,現在只需幾秒鐘或幾分鐘就能完成。一個新時代已經到來,我們對技術的理解已經轉向更復雜、更快速、更“智能”的商業模式。
人工智能也已進入產品設計領域,使設計師能夠在幾分鐘內創建用戶界面。面對這種全新的創作體驗,許多設計師(包括我自己)不禁思考,這些新工具是否會很快取代設計工作,或者我們是否只需要掌握一些功能,就能在快速發展的科技市場中提升效率、增強吸引力。
人工智能對科技行業來說并非新鮮事物。然而,自 OpenAI 出現以來,許多公司已經意識到,通過縮短任務與結果之間的時間差距,他們能夠為用戶創造新的潛在價值。流程自動化、數據重新解讀以及新的支持溝通渠道,都是公司認為對客戶極具價值的新優勢。
“我們以AI為先”或“AI賦能”似乎成了行業新的質量標簽。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完全合情合理,因為我們身處競爭激烈的環境中,需要始終站在技術和全球對話的前沿。另一方面,這種炒作也可能被一些人視為一種時髦的營銷策略,企業利用這種策略來參與對話,卻沒有妥善管理技術,最終暴露出產品缺陷并欺騙用戶(例如Builder.io的案例)。
現在,采用和創建用于多任務處理的人工智能代理可能意味著支付多個人來完成同一項任務,或者節省可以投資于未來發展或價值主張的資金。
“我們需要用技術來解決這個問題,而不是用人”也是一個新的商業口號,表明公司已經開始將產品價值轉移到人工智能支持上,而不是人身上,到目前為止,這已經引發了裁員、部門重新劃分和新的職位描述創建,用較少的人力資源創造了新的公司活力。
正如我之前提到的,一些人工智能公司已經徹底改變了科技行業和我們的生活。產品設計也深受其影響,像 Lovable、Google Stitch 和 Figma 網站等新興公司和功能已經改變了設計思維,它們加速了實時界面從簡單輸入到具體化的實現,幾乎消除了像素、圖像到代碼源之間的轉換。
作為一名設計師,我可以說,通過另一個領域,特別是工程團隊來實現想法一直都很有挑戰性。這種摩擦并非總是存在,但我們必須承認,由于多種原因,這種關系并不總是最有效的,包括路線圖不切實際、項目管理不善以及雙方估算不充分。那么,如果你有一個新的工具,可以消除“中間人,或者更確切地說,中間流程”會發生什么呢?
從設計到生產,這片新的“應許之地”如今正驅動著設計師開啟全新的產品構建體驗,重新定義所有現有的工作方式。即時基準測試、數據比對、功能參考、代碼驗證等等,如今已成為產品設計更堅實的基石。
這個幾乎成為現實的承諾對設計師來說是一件好事嗎?當然是的,因為正如我提到的,它使我們能夠縮小編碼差距并優化研究時間,使我們能夠盡快創建想法或測試產品假設,而無需任何代碼。
但是所有這些好處怎么會對產品設計構成威脅呢?
至少在我看來,設計師們有一個根深蒂固的習慣,那就是不把產品和用戶的挑戰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相反,他們傾向于把所有東西都簡化為一個結果:用戶界面,它涵蓋了所有可能影響產品和用戶體驗的元素。
學習從更廣闊的視角理解問題是年輕或中級設計師的一個潛在問題,在我看來,這種缺陷部分源于“快速交付”的理念,這種理念源于初創公司對敏捷性概念的誤解,他們為不完整的生產制造有缺陷的產品找借口,僅僅因為他們需要不擇手段地將產品推向市場。我并不是說我們需要停止生產循環,但擁有堅實的設計基礎將確保從一開始就擁有最佳的用戶體驗。這種缺失的技能就是系統思維。
這是什么技能?
系統思維是“一種通過考察復雜問題各個部分在更大系統中如何相互關聯來理解復雜問題的整體方法。它強調理解各個組成部分之間的關系和相互作用,而不是孤立地關注單個部分。”這個定義在產品設計中有意義嗎?我猜你認為有意義。然而,出于某種原因,設計師常常避免從自上而下的視角來思考解決方案,而是更傾向于專注于單個元素進行開發,從而忽略了問題的全局。
為什么這項技能與產品設計息息相關?
想象一下,你被要求重新設計整個產品,從零開始打造一個新設計,或者引入新功能來提升銷量。解決這些挑戰有兩種方法:你可以立即著手解決方案,然后觀察產品和用戶的反應,并希望避免重新構建初始解決方案或過度設計(所謂的敏捷方法);或者選擇第二種選擇:構建一個你完全理解(或至少有所了解)這個新解決方案將如何影響更廣泛系統的解決方案。這樣,一旦你推出產品或改進,你就已經考慮了大多數可能的場景和行為,從而預測到錯誤、摩擦或極端情況。在短期或中期內,哪種選擇能讓你創造出更好的產品?
當你能夠從全局視角審視問題,將所有可能的環節都集中到一起時,你的決策將比僅僅關注問題的某個部分更有效。此外,隨著你獲得更廣闊的視角,能夠抓住別人可能忽略的機會,發現潛在的改進機會,你也能增強對戰略決策的自主性。
擁有“高質量”的界面和“簡單提示”的即時性,對我們來說無疑是天籟之音;想象一下,這將開啟多么無限的可能性。時間對公司至關重要;這一點毋庸置疑,但在設計中,時間也可能是一把雙刃劍。快速并不總是意味著高質量, 當快速生產的承諾成為設計和產品質量的唯一標準時,復雜的設計思維就變得過時了。
更多背景信息:
人工智能便利的隱性成本:我們的思考能力——阮黃(Hoang Nguyen)《人工智能毀了寫作嗎?》——《作家之路》
正如所有新趨勢和技術進步一樣,我們全心全意地學習和探索與人工智能相關的一切,并對其所能帶來的所有好處感到眼花繚亂。由于這種技術“魅力”,我看到了許多好處,例如上述這些,也有一些不那么積極的好處,包括商業洞察力、深度流程分析以及系統思維等復雜的產品考量日益匱乏。
如今,各大公司和全球科技界都在慶祝,一個不超過四人的團隊,如何在短短幾天內就能開發出一款數字產品和一家初創公司。對我來說,這只是一個更復雜等式的一部分,必須用批判和更深入的眼光來看待。
在產品設計中,我觀察到一種模式,表明人工智能影響了我們對用戶和產品挑戰的理解。所有設計對話要么集中在工具上,要么集中在如何提示,要么集中在如何創建代理上,這本身并沒有什么不好,但似乎沒有人會停下來,先了解一下需要設計的東西的所有信息。
隨著這場技術革命的到來,我認為,在陷入全球性的快速盲目狀態之前,對這項技術如何使我們受益進行批判性思考至關重要,因為這種盲目性無疑會對我們產生長期影響。
如今,以創紀錄速度開發的產品和服務已成為新一代技術。然而,其中一些產品和服務缺乏深度的生態系統連接、清晰的目標或復雜的可擴展性(系統思維)。因此,在我看來,如果人工智能沒有得到良好的引導,它就只能淪為速度的空想。
那么,如果人工智能就是速度,我們該如何有效地利用它而不遺漏重要的事情呢?答案是我們設計團隊迄今為止摸索出的一套簡單的工作流程。
這種簡單的結構讓我們理解了所有人工智能都可以成為我們的參與者,而不是反過來。這是一個三步工作流程,它為人工智能提供了一個可以最大限度發揮其潛力的空間,并使我們能夠從堅實的系統思維基礎開始構建產品。
它指的是一個深度戰略階段,在采取行動之前,所有團隊成員都會了解參與規則、背景、挑戰或依賴關系,以確保清晰的方案。在這個階段,復雜思維至關重要,識別項目的所有組成部分(系統思維)將使我們更加高效。
在這里,人工智能是主角;產品角色的界限模糊了:設計師、產品經理和開發人員放下各自特定的角色任務,齊心協力地協作。工具、集成、提示和軟件可以更快地產生結果。因此,產品答案預示著一條可遵循的路徑。與我們過去使用的工作流程相比,這個階段優化了時間差距。
在這個階段,按角色劃分的專門任務消失了,知識的融合模糊了傳統角色之間的界限;基本上,我們都可以做所有事情。
這里有一個簡短的免責聲明:此階段的結果不是最終交付成果,而是一個可供討論的開始想法;這樣,當下一階段到來時,我們會保持更詳細、更安全的開發標準。
更多背景信息:
設計師:一年后我們都將成為設計工程師——Ted Goas
借助人工智能的優勢,我們完成了快速的信息搜索,現在是時候像我們習慣做的那樣,基于可靠的信息構建產品了。
首先,人工智能不是一種可交付成果;它是一個任務加速器,話雖如此,我們明白它不是產品構建的核心,而是流程中的一個步驟。
我們的工作、知識和愿景非常寶貴,因此我們利用人工智能更快地取得成果,但我們的標準仍然指導我們的決策。
我們不會被各種類型的工具和方法所迷惑;我們正在嘗試并決定哪種方法更適合我們的需求;我們將其視為一項新技術,而不僅僅是一種新潮的潮流。
快速并不總是意味著質量,而且它不應該是唯一的產品承諾。
越簡單越好。我們的工作動態應該簡潔明了,沒有不必要的步驟。
蘭亭妙微(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大數據可視化界面設計、B端界面設計、桌面端界面設計、APP界面設計、圖標定制、用戶體驗設計、交互設計、UI咨詢、高端網站設計、平面設計,以及相關的軟件開發服務,咨詢電話:01063334945。我們建立了一個微信群,每天分享國內外優秀的設計,有興趣請加入一起學習成長,咨詢及進群請加藍小助微信ben_lan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