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ttjl9"></address>

      <noframes id="ttjl9"><address id="ttjl9"><nobr id="ttjl9"></nobr></address>
      <form id="ttjl9"></form>
        <em id="ttjl9"><span id="ttjl9"></span></em>
        <address id="ttjl9"></address>

          <noframes id="ttjl9"><form id="ttjl9"></form>

          首頁

          AI時代對設計的變革

          用心設計

          如果您想訂閱本博客內容,每天自動發到您的郵箱中, 請點這里

           

          互聯網設計師這個職業,是因為新技術而誕生的一個職業,也是伴隨著技術進步而不斷發展和重新定義的一個職業。比如之前UED發展成熟的移動互聯網時代。

           


          如今AI時代的浪潮來了,一定同樣也會對我們互聯網設計行業產生一定的影響和改變。
          新時期到底需要什么樣的設計師?設計師的核心價值該如何解讀?這篇文章的題目叫《AI時代對設計的變革》,源自2018年IXDC工作坊的一場分享,作為一個老美工其實談不上分享,就是去和大家聊聊AI對設計師對設計師帶來的影響的一些簡單的看法。

           

          我們這個行業,互聯網設計師這個職業都是由技術變革催生的,這也注定了我們這個職業應該是技術變化最敏感。

           

          嚴格意義上來說,今天所寫的內容不是具體的設計方法論。因為,我總覺得對于一個設計師而言,技能相對來說是比較容易提升的,比如你報個班學學AE, C4D

           

          很快也就掌握了3D,動畫的制作技能。但是,設計思維,思考維度是比較難修煉了,現在我們又正好趕上了AI這個被認為很偉大的時代,由于我們自身職業的特點。

           

          決定了我們這些行業里的人,又要面臨著改變,抉擇和重新思考?;谶@些,我寫了今天的這篇文章,我個人覺得這可能對當下的設計師,更有意義。

           


           

          本文內容主要包含:職業發展的思考,AI對設計師帶來了那些挑戰,設計的價值是什么,還有對于設計師成長的一些簡單的看法,最后是一個總結。

           


           


           

          A: 職業的發展

           

          Image title

           


           

          要看AI時代帶來的挑戰,就不能避免的先要回顧一下我們這個行業,這些年的一些發展變化路徑。所以,第一部分先來簡單說說我們這個行業發展的歷史:(主要說的是互聯網設計師)

           


           

          美工時代:

           

          Image title

           

          聯網剛剛興起的PC時代:第一代互聯網設計師誕生了,那個時候我們被稱作美工把視覺,交互,策劃,產品的工作都做了。

           


           

          這個時候對于美工的職業的基本要求是:會用的軟件多,做的要好看,做事效率要高。這個階段美工的職責更多的是去解決一件事物的有無問題。

           

          Image title

           


           

          UI, UX時代:

           

          Image title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興起,設計被更多的人發現是具有很高價值的,于是我們開始被稱作設計師,相對應的我們的技能標簽頁發生了變化;同時,也開始了職業分工。

           


           

          有UI設計師,交互設計師,大公司還有專門的用研團隊等等,這些職位組成了屬于自己的專業組織UED。專業細分帶來的是更清晰的職能劃分和職業定位。我更知道自己做什么,怎么做,自身與設計產出也更被尊重;當然評判我們價值的標準也發生了變了。

           


           

          Image title

           


           

          這個時候對我們的職業要求變為:

           

          ① 技術專業技能夠硬,比如流行趨勢把控,各種軟件的使用技能(動手能力強)
          ② 要有很好溝通協作的能力,方案推導能力
          ③ 對所服務的產品有一定的理解,能夠傾聽用戶的聲音,從用戶出發做設計等
          ④ 對項目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Image title

           

          專業細分是一個新興職業發展過程中的一次職業升級?,F在已經走過了大概十多年的時間。我們目前這個行業里的人都處于什么樣的狀態呢?

           


           

          Image title

           


           

          UI主要進行需求理解+設計效果圖+標注走查
          UX主要進行分析需求+梳理邏輯+輸出原型

          之前有段時間我調侃自己的工作狀態是:覺得產品垃圾,這都不懂。覺得開發惡心,怎么什么都不愿意做,覺得設計可以改變世界,他們都不懂。我想可能在做的有一些人,或多或少的會有和我類似的思想經歷。

          我曾經看過一個數據統計,說設計師58%的時間實在進行與設計本身無關的工作。
          不知道大家想過一個問題沒有,你目前的狀態真的足以支撐你在這個行業里走的更遠嗎?

           


           

          Image title

           

          米開朗琪羅有一句名言“每塊石頭里都有一個雕塑,雕刻家的任務就是把它展現出來”

           


           

          對于我們所做的設計本質其實也一樣:通過一定的方案,找出最佳方案或最佳設計來,解決問題。

          但是,如果分別從UI,交互這兩個職能出發,我們大家可以各自在心里思考一下,我們目前的工作中有多少是在真正解決設計要解決的本質問題?
          隨著工作年限的增加我們到底能從我們目前的工作中,夠感受到多少設計價值?我們經驗帶來沉淀的價值?我們又如何去清晰的區分定義,初級,高級,資深的能力進階?

           


           

          Image title

           

          管現在是什么時代,這些可能都是隨著我們行業的發展,需要面對的問題:

           

          ① 如何清晰定義自身的能力進階與發展方向。
          ② 隨著經驗的積累自己區別于其他人的核心的競爭價值是什么?經驗沉淀帶來的是什么?

           


           

          Image title

           

          這些問題產生的本質是:其實是互聯網設計師這個職業隨著自身的發展,產生的對于自身職業價值的疑問或者說對于設計師核心價值的需要再一次被重新解讀。

           


           

          Image title

           

          互聯網設計師這個職業,是因為新技術而誕生的一個職業,也是伴隨著技術進步而不斷發展和重新定義的一個職業。比如之前UED發展成熟的移動互聯網時代。

           


          如今AI時代的浪潮來了,一定同樣也會對我們互聯網設計行業產生一定的影響和改變。新時期到底需要什么樣的設計師?設計師的核心價值該如何解讀?

           


           


           

          B: AI對設計的挑戰

           

          Image title

           

          在回答這個些問題之前:我們先來說說AI對設計帶來了那些挑戰。

           


           

          Image title

           

          業界目前通常把人工智能氛圍三個級別:弱、強、超。

           


           

          強人工智能:

           

          如《機械姬》里面的艾娃(具有人類的思維,推理,交流能力可獨立思考決策)

           


           

          超人工智能:

           

          《復仇者聯盟》里面的奧創(全面超越人類,已經無法理解)類似于星際穿越里面五維空間的生物看待三維世界的人類一樣。

           


           


           

          我們現在所有的算法與應用都屬于弱工智能的范疇  --李開復

          弱人工智能的本質簡單一點說是:解決某一特定領域的效率問題。
          比如AlphaGo自身的數學模型是解決圍棋領域的問題,阿里的魯班系統自身算法是解決設計banner生產的問題。

           

          我們可能很長時間內都會處于弱人工智能階段。今天說的挑戰,探討的也是指弱人工智能所帶來帶來的挑戰~

           


           

          Image title

           

          AI互聯網是互聯網自身的一次革命,是從不需要訓練,不可自我更新的普通計算,向需要數據訓練,可自我更新的認識計算的一次升級。

          與傳統互聯網相比的主要變化是:

           

          Image title

           

          ① 傳統互聯網強調流量為王,AI互聯網開始重視效率提升。
          阿里千人千面的banner,信息流個性內容推送本質上也是效率提升導致的商業結果的提升

          ② 從手機,電腦單一平臺連接,變為萬物互聯。
          智能電視,音箱,冰箱,門鎖

          ③ 從只關注軟件,變為越來越多的關注軟硬結合。
          AI是對體驗的追求,需要多場景聯動,軟硬結合的才能更好的完成AI時代的服務,比如各大公司推出的智能硬件

          ④ 從人操作機器,變為人與智能體交流的一次升級

           

          機器懂人

          傳統互聯網解決鏈接問題,AI互聯網解決效率問題,人與萬物交流問題,是編程計算向認知計算的變革。

           


           

          這些變化對應帶來的設計的變化是:

           

          Image title

           

          效率經濟:

           

          低價值重復的工作會逐步被取代,考驗設計師核心競爭力。單純的畫圖,干的多,拼接素材越來越難以支撐你具有足夠的競爭力。

          萬物互聯:

           

          意味著設計將從單一電腦,手機平臺變為智能音箱,智能電視,智能門鎖,智能汽車的多場景融合聯動

          軟硬結合:

           

          意味著設計目標物更為多元,設計參考維度更為豐富。(設計師不僅僅需要考慮軟件的體驗,還需要考慮硬件的特性,和用戶的使用習慣)
          設計師的知識儲備需要更加豐富。比如,你需要去了解所設計產品的傳感器原理,性能特性以及技術邊界。需要根據不同設計物調整自身設計方式與思路。

          人與物交流:

           

          意味著設計思維由之前的操作思維轉變為交流思維,之前我們更多的是去強調讓操作更加簡單,新時期需要的是讓機器更懂人,交流更自然更有溫度。設計產出物多樣化。不在單單只是一張設計稿,可能是定義某款智能音箱性格的交互語句設計,可能是一套手勢操作邏輯,甚至可能是一套設計效果跟蹤與評價方案。

           


           


           

          總結起來,AI時代對于職業的挑戰或者改變是:

           

          Image title

           


           

          ① 低價值重復工作被取代,會進一步釋放設計師最底層的能力想法和創造,同時也更加考驗設計師核心競爭力。想想(阿里的魯班,京東的玲瓏)釋放了大家多少的時間和人力?

          ② 新的技術變革催生了全新的設計場景,設計表現層變了。
          VR,AR等等三維呈現信息場景,以及全新多樣化的交互模式(手勢,語音,眼動,唇語識別)與之前是完全不同場景和形式。直接運用之前的經驗,很多已
          經不管用了。需要重構設計對于設計的認識。

          ③ 設計從MVP到MLP的轉變。MVP是最小可行性產品。但是,隨著行業的發展,用戶已經被教育的比較成熟了,對產品有一定的審美和要求,如果還是按照之前最小行性產品去開發,做VA AR 語音助理,已經完全不行了,因為用戶是可以感知的到的,知道你設計的不是人工智能是人工智障這會讓你損失非常多的用戶。
          新時期,競爭越來越激烈,大家都在搶占用戶的時間,人工智能大數據提供了更多觸達了解用戶的途徑,所以設計需要更加溫度才能獲得用戶。最小可被用戶喜愛的產品更適應新時期的設計場景,這也對設計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④ 由于涉及環境與目標物的改變,對職業能力的評判越來越考驗設計師的綜合能力,經驗遷移變通的能力。同時由于AI的數據能力,設計結果也可以更好的被衡量。設計師必須及時升級調整自己。必須清晰的認識到,新的產品與操作模式,比較于以往的
          經驗積累中間有多少斷層,有多少可以通用, 有多少在是需要變通,又有多少是要徹底摒棄的完全不適合新時期場景的設計思路。

          ⑤ 設計師比以往更需要去了解技術,用設計包裝技術、用設計解決設計邊界問題。
          設計師需要及時對新技術,新環境做出反應,這樣才能抓住機會。明白現今技術的局限在哪里,設計需要附能場景,流程,設計物以及用戶以溫度。

          ⑥ 設計思維以及模式變了,從之前的模式設計至探索設計之前大家做的事情,輸出的設計,有很多現成的理論,資料或者競品可以去參考(移動互聯網設計已經很成熟了)但是,在新時期,我們面對是全新平臺與產品,甚至需要去創造新的平臺或產
          品以提供更好服務。沒有參考沒有成型的經驗,需要設計師有能力自己去摸索總結。不然可能很難適應AI時代的設計。

           


           

          Image title

           

          我覺得這些挑戰的本質都是:對設計師圍繞對設計核心價值的深入理解后的,能力與思維的變通力與擴展力~

           


           

          Image title

           

          麥肯錫做過一份,在設計工作的7個方向上,機器能替代人力比例的研究,就是這上圖所示。從這份研究中我們也能看出,AI時代也只有發揮設計核心價值的設計師才更不容易被機器所替代,什么是設計的核心價值呢?

           


           

          C: 設計的價值

           

          Image title

           

          這也是這些年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所以接下來 匯報一下我對于設計價值的一些理解)

           


           

          Image title

           

          香港理工大學教授 約翰 · 赫斯科特(John Heskett)曾經提出過設計師有三層價值:

           

          ① 設計師作為修飾者(我把它歸結為基礎價值)
          ② 設計師作為區分者(我把它歸結為核心價值)
          ③ 設計師作為驅動者(我把它歸結為競爭價值)

           


           

          Image title

           


           

          有了教授的理論作為指引,我就簡單根據自身對于自己職業的理解,把這些點與我們自身的職業特性相對照簡單整理出互聯網設計師的價值層次:(如上圖)

           


           

          基礎價值 (就是業務協同的價值)

           

          Image title

           


           

          把一個產品做的好看好用,這個階段設計的作用是遵循基本設計原則,保質保效完成業務方的需求。

           

          我們很多設計師可能一直搞錯了一個問題,那就是覺得設計師的任務就是把東西做的好看,但是,我覺得把一個東西做的好看,應該是一個設計師最基本的能力,最不能出錯的能力。甚至說的偏激一點,是你進入這個行業的基本素質。

           


           

          增強價值 (業務增值) ,主要從三個方面體現:

           

          Image title

           

          ① 基于我們的知識與經驗積累:
          具備分析需求并推導解決方案以及提出更好方案的能力,增值業務價值&產品目標價值。可以逐步沉淀出一些自己的設計方法論。 

          ② 具備推動方案落地的能力,你要知道如何向產品或者其他業務需求方推行你的方案,有理有據論證自己方案的合理性,帶來的價值。與個協同部門專業對接對接你的設計,諸如設計輸出管理,設計文件管理,產品體驗迭代的把控做好設計管理,也要思考設計效率的提升,將時間濃縮于關鍵工作上。能夠清晰的意識到設計在產品那些節點上可以很好的附能,一個設計師一定要意識到你的設計,只有被真正擺在用戶面前,被用戶使用和喜歡的時候才真正有價值,單純一張設計稿,一個腦子里的想法,一個躺在電腦里的文件是很多時候是沒有價值的。

          ③ 保持創業者心態,不斷學習,可以很好的應對不同技術時代和使用場景下的體驗設計(比如PC,手機,VR, AR等等,未來的設計越來越會是跨平臺跨場景的,作為高級別的設計師應該具備這樣的能力,我們互聯網設計師這個職業,好像天然 的決定了我們最不能一成不變,最要能夠去擁抱各種變化,去適應時代的發展。所以,設計要跟上這個時代的變化,需要時刻很好的解決業務問題。

           


           

          核心價值 (價值放大) 這一點對于設計師非常核心,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設計師的高度:

           


           

          產品經理是在決定一個產品的方向,而我們設計師是在定義一個產品的深度與溫度,所以,這一階段的價值主要從四個方面體現:

           

          Image title

           


           

          ① 應該對產品方向,或者產品經理等業務需求方的決策具有分析判斷的能力,用自己的專業能力,更好的指引幫助產品成功,用設計去放大產品的價值。

           


           

          ②  設計師具有設計一些顛覆性的體驗,具備引領潮流定義創新的知識技能儲備和能力。比如當初微信搖一搖,短視頻的人像道具,這些出現之初都是全新的產品形態,高級別的設計師應該具有設計推導此類解決方案的能力,而不是循規蹈矩跟在別人后面。這需要設計師豐富的知識積累,經驗沉淀,對行業深入理解以及對用戶需求的敏銳嗅覺。

           


           

          ③  能力融合,關注全流程;設計師需要對于體驗輸出涉及的各主要環節有良好的知識儲備和了解,這樣才可以通過能力融合更好把控自己設計的產出,幫助自己輸出高價值的體驗設計。 

           

          商業公司的好設計,不僅僅是把用戶體驗打磨得多么,而是要在多方限制條件下取得平衡,從商業、技術、用戶、項目現狀等等多方面權衡得出一個目前“綜合最優可實施”而非“設計最優”的解決方案。

           

          有能力探索孕育出一些新的合作模式,新的設計或論證工具等等。提升項目運轉質量,從而引領團隊。

           


           

          ④  通過自身積累,思考與探索,能夠引領行業變革定義行業新標準,輸出價值觀。

           

          比如無印良品的原研哉,蘋果的喬納森,這些人都重新定義了自己設計的行業,成為這個行業的標準,不在是簡單的設計輸出,而是變成了一中生活方式,一種價值觀的輸出。

           

          這點在AI時代可能更為重要,未來的環境中我們可能要更多的開始考慮隱私問題,倫理以及道德問題。其實這件事情現在已經有一些端倪了,比如大數據給商業帶來巨大價值的同時,也同樣讓用戶開始擔心自己的隱私泄露問題,比如我瀏覽了一個淘寶商品,結果到處其他的產品都在給我推送這樣的廣告,當你看到這樣的廣告的時候,你一定不是開心的,你更多的一定有一種隱隱約約被人窺探的恐懼,隨著行業的發展,這一定不是一個可持續穩定的狀態,而好的解決方案,需要我們設計師去思考。

           


           

          這是我理解的互聯網設計師的三重價值~

           


           

          Image title

           

          如上圖所示:

           

          交互與UI設計師是目前UED中核心的兩個角色,在各自的職業升級的過程中,我們其實會發現:兩個職能崗位,對于職業的高階狀態的追求是趨于一致的,大家職業進階的過程都是在追求體現更高設計價值的過程。
          但是,之前傳統的UED清晰的職能劃分,越來越難以支撐高級別設計師的能力進階。
          而AI時代也需要設計師更多的發揮設計的核心價值,可能也正是因為這些原因,具有融合設計能力“產品設計師” “用戶體驗設計師” & “全鏈路設計師” 最近幾年越來越被更多提起,越來越熱的原因。

           


           

          現設計核心價值的產品設計師應該是一名互聯網設計師所應該追求的價值最大化,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狀態。(對于產品設計師能力的拆解,后面會具體講到)

           

          這幾年,硅谷的一些大廠,google,facebook基本在自己的招聘中越來越多的傾向于綜合性人才,國外設計教育也開始注重學生相關能力的培養。

           


           

          Image title

           


           

          這些變化,趨勢或許正好可以說明我們的行業,在經歷了美工時代,UED時代后??赡苡忠淮握谇娜话l生著變化,升級。朝著下一個更加成熟的階段發展。

           

          也能從一個側面指引設計師努力或者自己進階方向。這個我之前公眾號里面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大家有興趣一可以關注看看。

           


           

          Image title

           

          ok,整合一下前面所寫的,我們其實可以發現,現在不管從職業的自身發展進階,還是從AI時代對設計的帶來的挑戰來看,設計師都需要進行自美工至UED之后的又一次職業升級。這樣才能更好發揮設計的價值,做好新階段的設計。

           


           

          我們行業傳統意義上應該還算是新興行業吧?這個行業自身一定是在逐步升級成熟的,我們這個行業好像最缺少的就是一成不變的東西,不是AI浪潮帶來了改變,更準確的說可能只是AI浪潮讓一些本就應該出現的改變提前了。

           


           

          結合AI對設計挑戰與設計師核心價值的分析,我簡單總結了一下AI時代設計師的能力模型:

           


           

          Image title

           

          ① 場景洞察&構建(場景熟知)

           

          面對全新的設計環境,設計師要能夠快速適應,熟悉(會更考驗設計師的高階能力,能力范圍也會需要更廣),設計師要可以從各項技術變革中洞察新機會,合理創建符合甚至超出用戶預期的使用場景。使設計物更符合用戶心的理模型。(正好問大家一個特別有意思的問題,誰知道現在滿大街都是的智能音箱的開創者是誰?)

           


           

          ② 構建全新用戶模型(重新認識用戶)

           

          相同的用戶群體,但是,是完全不同的場景、行為,交互方式和使用習慣。設計師要能夠很好的總結出用戶新的認知程度與學習能力,合理構建自己設計的產品。新時期用戶不在需要千篇一律統一的解決方案,新時期下需要千人千門大規模個性化的設計方案,設計師要根據自身對用戶全新的解讀,做好思維知識的升級。

           


           

          ③ 用戶研究&數據(行為洞察)

           

          在新的設計環境中,只有掌握良好的用戶研究方法,并且運用好AI的時代的數據獲取力,非結構化數據分析力,才能更好的找出用戶習慣與認知,從而發現機會。AI時代設計結果可以更好的被追蹤,分析。設計師要有能力充分利用AI的數據能力才能發揮更大的價值(阿里1.7億張banner)設計可以更直接的為KPI負責。

           


           

          ④ 產品構架&建模(產品構筑)

           

          新信息媒介,新場景意味著需要去構建新的產品,具備良好的對新產品整體構架的把控&建模的能力,才能幫助一個設計師根據技術的發展,去構筑對于用戶有價值的產品,這種能力也越來越會成為AI時代設計師的重要核心能力。(簡單來說就是你知道怎么把一種技術,包裝成對于用戶有用的并且被用戶喜歡的產品,比如亞馬遜的Alexa,包裝成智能音箱echo)

           


           

          ⑤ 共情&探索&學習(規范總結)

           

          新時代下,沒有更多的規范與經驗可以借鑒,需要設計師通過自己極好的共情力去感知整個產品的體驗,是不是合適的,是不是符合用戶期待的。需要優秀的總結和探索能力,幫助設計師去重新定義,新的設計原則和標準。新時期不管從技術特點,還是行業競爭狀態,以及用戶的成熟度上看,都需要更加細膩的設計,更有溫度的設計。同時,在未來,設計將不在只是滿足用戶需求,而是需要更多的回應用戶沒有表達的需求。這與之前我們所處的情況有非常大的不同。

           


           

          ⑥  流程創造與構筑

           

          全新的設計環境與產品,需要完全不同的開發、操作以及驗證流程。設計師必須有極好的產品流程,開發流程,設計驗證流程的構建力才能設計好新時期的優秀產品。

           


           

          這是我認為要做好AI時代下設計,一個設計師所需要具備的能力結構。

           


           

          所以未來需要的設計師是,或者說的通俗一點什么樣的設計師最值錢:

           


           

          ① 對行業敏感并能夠及時調整自己知識與能力結構;

           

          ② 了解技術原理與邊界,綜合能力更強;

           

          ③ 對設計核心價值深入理解,真正發揮設計師核心能力;

           

          ④ 具有全局意識,全場景思維的具有產品設計師能力的設計師。

           


           

          如果你聽我說了這些,被煽動的想盡早進入到AI時代的設計浪潮中的話

           

          我有兩點自己的小建議:

           


           

          Image title

           

          現在的AI主要包含三大塊技術: 

           

          語音識別語義理解  +  視覺識別 +  大數據分析(非結構化數據分析)

           


           

          基于三大類技術主要催生了兩個方向的AI產品:

           

          ① 純AI技術的構建的產品(比如抖音視頻道具,智能美顏,以圖搜圖)

           

          這類產品一般目前的設計師只要對AI技術深度理解,做好相關的技能儲備,比如你做VR,AR需要3D軟件的使用能力,這個方向設計師做好這些準備后一般可以相對比較容易的遷移 。

           

               

           

          ② AI+行業(比如智能問診,自動駕駛)

           

          這類產品不但需要設計師對AI技術有深度的理解,還需要設計師對行業有深刻的理解,不然很難做好設計。這個在我們公司做   AI+律師的   工作中體會最明顯,其實道理也簡單,你想改變一個行業,一定要了解這個行業。

           


           


           

          D: 個人技能&職業進階

           


           

          今天分享的第四部分,是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對于設計師個人成長的一些思考~
          一個職業的成長之路,本質上是從事這個職業的人,對于自己更高心里需求追尋的過程~

           

          提到需求層次,很多人就會提到:馬斯洛:

           


           

          Image title

           

          他有一個著名的需求層次理論:把人類的需求大概分為五個層級,為了便于理解,我把它簡單歸納為三個大分類,與我們自身職業發展相對應~,就會發現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現象:

           


           

          Image title

           

          美工設計階段:

           

          我們是在實現設計的基礎價值,也是在滿足自我價值需求中的基礎需求。完成職業的基礎能力構建。

           


           

          UI,UX階段:

           

          我們是在實現設計的增強價值,滿足自我價值需求中的尊重&情感歸屬需求。完成職業能力的擴充,沉淀,探索。

           


           

          產品設計師設計師階段:

           

          我們是在實現設計的核心價值,滿足自我價值需求中的自我實現需求。完成能力融合,洞悉本質,價值放大。

           


           

          所以,職業的進階過程,也是所處在這個行業里的人對于自我價值尋求的過程。也是自身能力進階的的過程。這個圖可以給大家作為自己成長方向的一個參考。

           


           

          設計師進階路徑中核心價值目標是:產品設計師,前面也講了可能未來更符合市場有需求的是具有產品設計師能力的設計師;所以,下面和大家簡單分享一下我對產品設計師的能力進階的理解:

           


           

          Image title

           

          基礎能力:

           

          對產品有分析判斷的能力以及對行業的變化有敏銳的嗅覺,設計體系化理論化;孕育方法論,并且保持探索。

           


           

          高階能力:

           

          具有戰略前瞻性(對未來有一定預判,可以很好的應對解決各種新技術背景下的體驗設計, 具有對于整體產品體驗的規劃與把控能力,關注全流程,能力融合去激發創新的價值;優化自身時間分配,要為效率思考,孕育探索新設計工具,合作模式(像工具比如阿里的魯班系統,合作模式:airbnb的國際化語言設計系統等等)培養人才,引領團隊。

           


           

          最高追求:

           

          就是實現前面所說的設計的最高階價值,引領行業變革定義行業新標準,輸出價值觀。

           


           

          我個人覺得產品設計師,不是一個職位,而是自己是隨著自身的經驗積累與沉淀,產生的對設計價值的更高追求的一種能力狀態。

          它的能力范圍更廣,可以更加激發優秀設計師無可替代的能力,成為向上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它的能力構成以及核心目的是依然是為了發揮設計的更高價值,輸出優秀的體驗。而不是為了取代誰,還是為了更好的做設計。

           


          產品設計師需要充分發揮自己的計劃執行能力,經驗總結能力,以及不斷學習,保持對行業的探索力和分享能力

          這些應該新時期是一名合格產品設計師的基本狀態。

           


           


           


           

          大家簡單分享一下,這幾年我自己覺得比較重要的,幾個新的認識:

           


           

          認識一:(設計師的競爭力是什么?)

           

          Image title

           

          40歲還能不能做設計?這可能是很多設計師的疑問,設計師的核心競爭力到底緣于什么?  時間對于設計師的意義是什么?

           


           

          從我我個人角度出發,我覺得:

           

          你個人的興趣、天分對行業的敏感度  +  你的不同的工作經歷及專業背景 (知識儲備維度,有一句話叫學無先后,達者為師)+ 你在各個行業方向的經驗積累&個人技能的擴展  集合前三項的融合理解總結沉淀以及能力遷移的能力 ,這些東西共同構成了你在行業里的能有多大的市場,也就是你的競爭力 ~

           


           

          所以,時間的沉淀對于設計師應該是財富,而不是負擔。

           


           


           

          認識二:(設計是什么?)

           

          Image title

           

          過去大家都覺得設計的本質是解決問題,但是解決問題有很多種方法,這里里面當然就會包含合適的,不合適的,高成本的

           

          一廂情愿的等等。

           


           

          所以,我覺得在新的技術背景下,設計更準確的定位應該是達成共識的方法,好設計應該是平衡的平衡商業,技術,產品目標與對用戶的價值在萬物互聯的時代,設計要能夠貼合,融入場景,與場景達成共識。

           


           

          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很好的意識到,設計并非無所不能。只有這樣你才能真正找到設計的賦能點,發揮設計的價值。

           


           

          感謝你能把這篇又臭又長的文章閱讀到這里~

           


           

          前面所講的大部分內容,都是主要圍繞產品設計師去展開的,具有產品設計師能力的設計師,是未來行業里的通才。

           


           

          當然設計師也可以做專才,充分發揮藝術創意帶來的價值。

           

          Image title

           

          現在業內大概將設計師分為兩個大的職業方向:

           


           

          通才方向的用戶體驗設計方向(UXD)(專注于產品設計,就是今天我們討論的方向) ;  

           

          專才方向的創意設計師(專注于品牌傳播,充分發揮創意的價值);

           


           

          不管從事什么方向,價值追求的本質是一致并且統一的,只是達成價值的方式不同

           

          重要的是設計師要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去選擇,自己的職業方向。畢竟只有熱愛才更容易把一件事情做得更好。

           


           

          Image title

           

          幾十年前的著名的博朗設計大師提出了好設計的十條準則,即便他們的理念誕生時,距離我們很遙遠,他從事的行業與我們也可能沒什么交集。

           


           

          但是,這些設計的準則放在當下,放在我們的互聯網設計中,依然是衡量設計好壞的完美標準,為什么會這樣?

           


           

          是因為不管時代如何變遷,設計的核心追求、價值與本質并未變化太多~  回到我們的主題,結合前面所講:AI為設計帶來了什么?

           


           

          Image title

           

          ① 不管時代如何改變,職業核心目標并沒有太大改變

           


           

          ② 技術變革帶來的是設計方式&場景&設計師的能力象限&生產工具的變化。設計師要抓住核心,不斷更新自身,保持初學者創業者心態。

           


           

          ③ AI應該是道,是方法,是可能性。而設計是術,是方案。AI只是材料,如何運用需要設計師無窮創造力。用戶不會因為AI使用一款產品,他們只會為解決的問題,和給帶來的價值買單。任何新技術,新場景,對于設計師而言是新的契機,是創造更多的可能性的開始。

           


           

          ④ 新時期設計需要小題大做,淺題深做。小問題  可能是一個大現象 ,一個新原則 ,是一個大機會,新時期需要更加細膩的思考&工作,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洞見機會,迸發價值。

           


           

          ⑤ AI時代,設計師更需要保持對行業的敏感與知識的更新,也要善于運用發掘智能工具,提升效率專注職業核心。設計師,是一個由頭腦驅動創意的腦力工作者;AI智能工具,是一個由算法驅動執行的“算力工作者”。而工具是為想法服務的。

           

             

           

          AI同樣附能設計本身,新時期更需要設計師,對效率提升有更多思考。這不僅包含自身  ,也包含項目,流程。效率是關鍵,速度是機遇。

           


           

          下面和大家通過分享兩個簡單的智能設計工具,順便談談我對于智能工具的一點看法:

           

          Image title

           


           

          ① Google的智能圖像重繪工具Deep Dream Generator

           

          利用卷積神經網絡可以根據你選擇的藝術家作品的風格重新繪制你的照片,大家感興趣可以玩一下,思考一下這個工具成熟后,能給你帶來什么。

           


           

          ② 智能腦暴Yossaria

           

          智能腦暴工具,可以在短時間內給出超多種發散性結果,幫助你快速發散思維。

           


           

          雖然目前很多所謂智能設計工具,還不完善,甚至噱頭大于實際功能。但是,我要說的是設計師要善于嘗試新鮮事物,善于發現運用工具,勇于重構自身這對于一個設計師很重要,尤其在AI時代,更需要設計師主動出擊,而非被動接受。

           


           


           

          關于學習的部分,推薦幾個行業高質量閱讀的途徑:

           

          Image title

           


           

          載體是一個循環:

           

          Image title

           

          回顧互聯網這些年經歷的變化,從PC  -  移動  - 人工智能。

           


           

          你會發現,每當新技術誕生都會催生新的信息載體,平臺與使用場景,比如之前的PC

           

          在經歷一定階段發展后,產品,載體和使用場景會趨于成熟,整體體驗會更加符合用戶的心智。

           


           

          發展到一定程度后,產品到達相對穩定的狀態。比如智能手機,已經很少再有新的東西出來了(看看蘋果這幾年的發布會)

           


           

          而后又會有新的技術誕生,比如現在的人工智能,這是一個循環。并且在互聯網行業,這個循環好像越來越快。

           


           

          而現在我們可能正處在一個偉大時代的起點,一個全新的時代,全新的環境對于深處其中的設計師而言,目前進入AI行業相對來說是沒有門檻的,一切都還是全新的,沒有規則,沒有標準,需要重新創造定義,是職業的新機遇。

           


           


           

          E: 最后一句話

           


           

          我一直覺得:狄更斯的這句話我覺得特別適合用來形容我們行業的這個階段~

           

          充滿著危機,也充滿著機遇~

           


           

          Image title

           

          回想一下過去,每一次  “工業革命”   機器都在替代更多低價值重復的勞動。這提醒我們,只有真正有思想的抓住核心的,匠心的工作,才會保持競爭力。

           


           

          Image title

           

          同時,大家也不要忘了每一次 “工業革命” 帶來大量的失業的同時,也無一例外的會創造更多的新機會,機會是留給具有敏銳嗅覺的人的。

           

          如果設計在改變世界,在AI的浪潮中我想設計師應該會有更多的可能去定義這個世界。被淘汰的不是設計師,被淘汰的是不去升級的設計師。

           


           

          Image title

           

          這個時代對于我們這些從業者來來說這些應該是是幸福的吧?因為我們正處于一個不斷變革的時代,一個我們這個行業的人可能可以改變世界的時代。但是這個時代對于我們而言同樣也是殘酷的,變化太快,作為從業者我們必須不斷的學習,豐富針自身的核心能力。才能跟上這個時代,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繼續輸出我們的設計價值去或多或少的改變這個世界,我覺得這是一件很cool的事情~

          藍藍設計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動效如何使用更吸引人

          用心設計

          如果您想訂閱本博客內容,每天自動發到您的郵箱中, 請點這里

           

          沒有用戶會拒絕任何產品的錦上添花,而功能性動效對于產品來講,在滿足功能效率的同時,能夠帶來更多額外的附加體驗,是一種相對比較容易引發體驗峰值的途徑,下面和大家介紹 功能性動效的定義和類型。

          移動端功能性動效的使用場景

          一、功能性動效的定義

          功能性動效的主要類型有頁面空間轉換、視覺信息反饋、功能操作引導、品牌與趣味,本文就來談談這四種功能性動效在移動端的使用。

          定義:功能性動效是一種嵌入 UI 設計中微妙的動畫,有著明確、合理的目標

          功能性動效的主要類型:

          頁面空間轉換;

          視覺信息反饋;

          功能操作引導;

          品牌與趣味。

          二、功能性動效的類型

          類型 1 :頁面空間轉換動效

          1.1 主要作用

          頁面空間轉換的動效,主要是為了讓用戶通過理解頁面中空間轉換的動效,了解到界面和元素之間的空間關系,并隨時感知到空間元素的變化。

          告訴用戶對象和窗口的狀態是如何變化的,防止頁面轉換視盲,在空間上也能營造更好的印象。

          1.2 使用場景

          頁面空間轉換類動效,主要使用在輪播 banner/頁面切換/導航菜單切換。

          1.3 優秀案例賞析

          案例 (1) :輪播 Banner 中的空間轉換動效

          案例 (2) :導航菜單切換

          導航欄的的轉換是指 App 中導航菜單狀態的變換,有不同級菜單之間和同級菜單之間的轉換,解釋菜單之間的層級關系,讓用戶明白菜單轉換的過程中到底發生了什么,下一步操作具體如何去做。

          類型 2 :視覺信息反饋動效類型

          具備良好用戶體驗的產品,都應該給用戶的每一個操作都提供反饋,無論成功與否,反饋會使用戶覺得自己與屏幕上的元素進行真實互動。即便隔著屏幕,也能讓用戶看起來是在直接操作,增加操作的可控性真實自然的體感。

          2.1 主要作用

          視覺信息反饋類動效主要是為了告訴用戶目前操作到哪里了,時時狀態怎么樣,緩解用戶對應用處理速度的量化感知。

          具體表現為:

          確認系統接收到用戶的操作;

          確認(或拒絕)用戶的行為;

          明確告知用戶當前操作的進度/狀態,緩解用戶的緊張/焦慮感。

          2.2 使用場景

          系統信息提示/狀態反饋/操作結果反饋/進度提示/加載提示。

          2.3 優秀案例賞析

          案例 (1):系統提示反饋

          系統反饋,當系統狀態發生重要的變化時,功能性動畫也可以用來提醒用戶,可以給用戶一個快速而有簡潔的一個反饋。例如:短信提示、來電提示。如下圖:

          案例 (2) :操作結果反饋

          案例 (3) :進度提示反饋

          在進度條設計中,明確告知用戶當前的具體進度和狀態,讓用戶隨時隨地知道還需要等待多久,對當前操作環境是可控的,而不是讓用戶去猜,讓用戶對當前的操作環境不可控。例如:他當下操作的步驟;目前數據下載/狀態的具體執行進度等,讓用戶有心理預期。

          類型 3 :功能操作引導

          當用戶第一次使用你的app的時候,如果沒有幫助的話,他們可能會不知道如何操作。 我們應該給用戶提供一些視覺提示來告訴他們哪些操作是可行的。

          3.1 主要作用

          功能性的動畫可以提示用戶去注意那些可以完成的操作,視覺提示可以給用戶告知即將發生的事情。

          3.2 使用場景

          新手引導/功能操作引導。

          3.3 優秀案例賞析

          案例 1 :新手引導

          案例 2 :功能操作中的引導

          下圖中的例子,是一個游戲里面的小例子,直接用動效完美詮釋了“手把手教導”,這樣用戶理解的成本就非常低,根本不用思考,按照引導去做就能完成任務。是一種非常清晰的解決問題的方式。

          類型 4 :品牌與趣味

          4.1 主要作用

          為了避免與市場上很多APP同質化,千篇一律的用戶體驗,品牌動畫可以成為一個產品的營銷工具,用來表現一家公司的品牌價值或者突出產品的優勢,同時給用戶一種愉快又難忘的用戶體驗。

          4.1 使用場景

          加載細節/動效速度感知/動效色彩的具體場景中使用。

          4.3 優秀案例

          案例(1):Uber 啟動頁的打開加載動效

          Uber 的打開動效不僅讓用戶體會到愉悅感,而且它的展開式動效還很好地“控制”了用戶雙眼的視覺焦點。如下圖:

          案例(2):輸入操作中的動效

          下圖的例子是一個輸入賬號密碼操作時的動效,是動效帶來趣味體驗的典型案例:

          當用戶輸入密碼的時候,這個動作其實是一個非常隱私的動作,所以現實生活中,自己輸密碼的時候,都會希望身邊的陌生人轉身/不要直接盯著看。

          而下面的例子就把保護用戶隱私作為一種生理的本能,把這種生活中的習慣延續到界面細節當中,當用戶輸入密碼的時候,輸入框上面的貓頭鷹自覺的捂住了自己的眼睛,向用戶傳達系統的安全性之外,也和用戶進行了一次無聲的趣味互動,是一個很好的信息反饋的案例。

          除了上面的賬號輸入案例,還有其他類似的動效例子。例如:很多結果輸入的反饋里,如果結果輸入錯誤,那么輸入框和文字則會來回晃動,同時輸入的文字/輸入框同時變紅。這個效果會讓我們聯想到日常生活中的擺手和搖頭,而這些都代表著“no”,是一種非常自然的動效交互邏輯。而正是這些小細節的使用,是打造良好用戶體驗的關鍵。

          結語

          其實,用戶比我們預想中更能注意到頁面中的細節,動效除了要幫助用戶快速找到他想要的東西,達到他想完成的任務,也是一種可以給用戶傳遞情感的交互元素。

          藍藍設計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100部好電影,100組字體設計

          用心設計

          如果您想訂閱本博客內容,每天自動發到您的郵箱中, 請點這里


          PS: 這些網頁設計作品截圖均來自@dailywebdesign的ins列表,所有作品并非在Dribbble獲取,所以沒有對應的作品集頁面鏈接。

          設計師們,來一起欣賞的網頁界面,從中獲得新的設計靈感吧!

          網頁界面設計

          Design by:@nomsedit

          看了上面這張圖,我想到一個同學的問題:

          我可能缺乏創意,發現你發布的每個設計看起來都差不多。 例如作品中的大型字體,是用什么字體?如何讓物體與字體穿插進去?

          小編建議你不要過于在乎這些,這些都是軟件使用操作,隨著你工作時間長,慢慢就會懂了,當然也可以看看一些 PS 相關教程啦,作為初入門的設計師,建議你看作品的表現手法、配色,版式等等,并增加自己的審美能力。

          網頁界面設計

          Design by:@outcrowdstudio

          網頁界面設計

          Design by:@rathniley

          網頁界面設計

          Design by: Robert Berki

          這個跑車網頁設計作品,布局排版都十分簡約,僅僅采用很簡單的宮格設計,但通過配色、字體層級、留白,便得整體感覺卻非常好,所以不一定要做很復雜的效果,學好排版技巧也能做出不錯的案例!

          網頁界面設計

          Design by: Nick Taylor

          網頁界面設計

          Design by:@vivekgetinstagram

          網頁界面設計

          Design by: Kate Laguta

          網頁界面設計

          Design by:@l_svl

          網頁界面設計

          Design by:@gilhuybrecht

          網頁界面設計

          Design by: Samuel Scalzo

          網頁界面設計

          Design by:@rathniley

          網頁界面設計

          Design by:@rob_robertson_design

          網頁界面設計

          Design by:@arendstom

          網頁界面設計

          Design by: Hippie Mao

          網頁界面設計

          Design by:@christvizcarra (PS:這張圖處理很贊!)

          網頁界面設計

          Design by:@rrahian

          網頁界面設計

          Design by:@dennis.design

          網頁界面設計

          Design by:@brkrobert

          網頁界面設計

          Design by:@artlemonstudio

          網頁界面設計

          Design by:@vladimirbiondic

          網頁界面設計

          Design by: @bobchadesign

          網頁界面設計

          Design by: Nick Herasimenka

          網頁界面設計

          Design by: @bobchadesign

          網頁界面設計

          Design by: Jabel Ahmed

          網頁界面設計

          Design by:@dawidmlynarz (像這種簡約版式,再配合 CSS 動畫,效果就更不錯了)

          網頁界面設計

          Design by: Ali Sayed (小編提醒你,這種網頁,看似簡單,但內容質量非常重要,不要亂試!)

          網頁界面設計

          Design by:@aleksandrkotelevets (黑白配色)

          網頁界面設計

          Design by:@im_abhishekp

          網頁界面設計

          Design by:@im_abhishekp

          網頁界面設計

          Design by: Samuel Scalzo (手機網頁)

          網頁界面設計

          Design by: Alexander Laguta

          網頁界面設計

          Design by:@im_abhishekp

          網頁界面設計

          Design by: Sarath

          網頁界面設計

          Design by:@outcrowdstudio

          網頁界面設計

          Design by:@realvjy

          網頁界面設計

          Design by:@konstantinzhuck (星巴克專題頁面設計)

          網頁界面設計

          Design by: Mike | Creative Minds (美食網站設計)

          網頁界面設計

          Design by:@rathniley

          網頁界面設計

          Design by:@im_abhishekp

          網頁界面設計

          Design by:@im_abhishekp

          網頁界面設計

          Design by:@outcrowdstudio

          網頁界面設計

          Design by: Cosmin Capitanu

          網頁界面設計

          Design by:@zainjin

          網頁界面設計

          Design by: Dragon Lee

          網頁界面設計

          Design by: Rafal Staromlynski

          網頁界面設計

          Design by:@trionndesign

          網頁界面設計

          Design by: @trionndesign

          網頁界面設計

          Design by:@hrvoja

          網頁界面設計

          Design by: @netflayo

          網頁界面設計

          Design by: @trionndesign

          網頁界面設計

          Design by: Dimest

          網頁界面設計

          Design by:@rtralrayhan

          網頁界面設計

          Design by: Rob Robertson

          網頁界面設計

          Design by: @sogaso

          網頁界面設計

          Design by: Nick Taylor

          網頁界面設計

          Design by: Nick Taylor

          網頁界面設計

          Design by: Nick Taylor

          網頁界面設計

          Design by: Nick Taylor

          網頁界面設計

          Design by: @luovastudio7

          網頁界面設計

          Design by: Ben Johnson

          網頁界面設計

          Design by: Nick Taylor

          若是網頁設計已經很多年,但還是沒什么進步的你,這樣的話你要注意了,除了自己工作,小編建議你看一些書籍,設計導航推薦的100本設計書籍,里面有技能書,有理論書,都需要看一下。

          今天的網頁界面已分享完畢,你喜歡這些作品嗎?歡迎在下文評論處留下你的建議。


           


          藍藍設計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網頁設計 & 靈感 ? 當扁平化UI轉擬物化設計后

          用心設計

          如果您想訂閱本博客內容,每天自動發到您的郵箱中, 請點這里


          在設計領域,設計風格總是多變的,也有很多隨著流行趨勢而不斷變化,但是存在著N多的爭議。

          當扁平化UI轉擬物化設計后

          對于扁平化和擬物化,說白了,只是風格的不同,最終的設計目的是一樣的,但是,卻還是會有很多的朋友會糾結于是扁平還是擬物化設計,爭論是扁平好還是擬物好,怎么說呢,各有各的優點,各有各的不足,這是今天,我們要帶大家看的!

          當扁平化UI轉擬物化設計后

          Michael Fugoso,一位來自圣地亞哥,加利福尼亞的插畫家和設計師,帥小伙!

          他說,關于他自己,就各像其他人一樣,他喜歡旅行,他喜歡吃比薩和海鮮,他非常的重視家庭,家庭總是以他的第一位!他也喜歡分享,因為分享會讓別人的生活更容易,幫助別人成功,他覺得,這有助于他成為一個好的設計師。同時,他也喜歡自私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因為他覺得,這有助于他成為一個好的藝術家。

          今天,帶大家看一組他的作品,在他的這些作品中,很好的反映了扁平與擬物的關系,扁平的背景,搭配上擬物的元素,其視覺效果非常棒,沖擊力十足,震撼性十足!

          扁平與擬物,數不清的恩怨情仇!道不盡的愛恨糾纏!

          這是一張扁平化的插畫!

          當扁平化UI轉擬物化設計后

          當它變成擬物后

          當扁平化UI轉擬物化設計后

          你覺得哪個的視覺沖擊力更強一些?

          我們接著看!

          這是一張扁平化作品!

          當扁平化UI轉擬物化設計后

          他開始在矢量程序上呈現

          當扁平化UI轉擬物化設計后

          開始色彩的調整與細節的完善

          當扁平化UI轉擬物化設計后

          最終的效果呈現

          當扁平化UI轉擬物化設計后

          這是一臺扁平化的車

          當扁平化UI轉擬物化設計后

          添加裝飾元素

          當扁平化UI轉擬物化設計后

          調整顏色后,得到一個扁平化的結果

          當扁平化UI轉擬物化設計后

          把車元素單獨提取出來

          當扁平化UI轉擬物化設計后

          在矢量程序上呈現

          當扁平化UI轉擬物化設計后

          上色,添加細節

          當扁平化UI轉擬物化設計后

          對細節的刻畫簡直不能再棒

          當扁平化UI轉擬物化設計后

          調整色調

          當扁平化UI轉擬物化設計后

          當扁平化UI轉擬物化設計后

          最終的對比

          當扁平化UI轉擬物化設計后

          再往下看,你可能會被美哭

          當扁平化UI轉擬物化設計后

          當扁平化UI轉擬物化設計后

          當扁平化UI轉擬物化設計后

          當扁平化UI轉擬物化設計后

          當扁平化UI轉擬物化設計后

          當扁平化UI轉擬物化設計后

          當扁平化UI轉擬物化設計后

          當扁平化UI轉擬物化設計后

          當扁平化UI轉擬物化設計后

          當扁平化UI轉擬物化設計后

          當扁平化UI轉擬物化設計后

          當扁平化UI轉擬物化設計后

          扁平與擬物的碰撞

          不一樣的花火

          當扁平化UI轉擬物化設計后

          當扁平化UI轉擬物化設計后

          當扁平化UI轉擬物化設計后

          當扁平化UI轉擬物化設計后

          當扁平化UI轉擬物化設計后

          當扁平化UI轉擬物化設計后

          當扁平化UI轉擬物化設計后

          當扁平化UI轉擬物化設計后

          當扁平化UI轉擬物化設計后

          當扁平化UI轉擬物化設計后

          當扁平化UI轉擬物化設計后

          當扁平化UI轉擬物化設計后

          當扁平化UI轉擬物化設計后

          當扁平化UI轉擬物化設計后

          當扁平化UI轉擬物化設計后

          當扁平化UI轉擬物化設計后

          當扁平化UI轉擬物化設計后

          這些火箭,看得人熱血澎湃阿

          當扁平化UI轉擬物化設計后

          當扁平化UI轉擬物化設計后

          當扁平化UI轉擬物化設計后

          當扁平化UI轉擬物化設計后

          當扁平化UI轉擬物化設計后

          當扁平化UI轉擬物化設計后

          當扁平化UI轉擬物化設計后

          當扁平化UI轉擬物化設計后

          看了感覺效果如何


           


          藍藍設計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40張網頁排版設計案例,總有一款你會用得上

          用心設計

          如果您想訂閱本博客內容,每天自動發到您的郵箱中, 請點這里


          即使現在很多 WordPress 網站模板、H5 在線編輯器等等,但網頁設計需求依然非常多,線上編輯器盡管如何智能,但終究也是「模板式」,想完全符合用戶需求的產品還是靠有經驗的設計師來完成。即使是有經驗的設計師,依然是需要不停的找新的設計靈感。

          事隔一個月,@dailywebdesign已更新了30+精品網頁截圖,小編今天再次為大家整理出來,方便大家欣賞,同時也推薦大家看上一期的《26張很棒網頁首屏設計作品欣賞》。

          PS:這些網頁設計案例均來自 Ins 的用戶,并非 Dribbble 網站,所以沒有對應的作品集頁面鏈接。

          40張網頁排版設計案例,總有一款你會用得上

          Design by: @vladimirbiondic

          Design by: @capouska

          Design by: @gtamarashvili

          Design by: @abaygulov

          Design by: Samuel Scalzo

          Design by: @ui_ux_joy

          Design by: Rono

          Design by @rathniley

          Design by: @brkrobert

          Design by: @kreativa.studio

          Design by: @fireart_studio

          Design by: Oliwia Przybyla

          Design by: @outcrowdstudio

          Design by: @tintinsupp

          Design by: @ihrvoje

          Design by: Catalin Blanaru

          Design by: Craig Gittins

          Design by: @dannpetty

          Design by: @halolabteam

          Design by: Chalar Tintin S

          Design by: Samuel Scalzo

          Design by: @dogstudio_be

          Design by: @divan_raj

          Design by: @divan_raj

          Design by: @outcrowdstudio

          Design by: @jan.teschner

          Design by: Abhishek Biswas

          Design by: Michael Brewer

          Design by: Cosmin Capitanu

          Design by: @janravendeklerk

          Design by: @arendstom

          Design by: @capouska

          Design by: M S Brar

          Design by: @divan_raj

          Design by: @syedraju01724

          Design by: Yu Long

          Design by: @marcocoppeto

          Design by: @bestservedbold

          Design by: @akasharun4161


           


          藍藍設計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像看電影般的酷站:Oat the Goat

          用心設計

          如果您想訂閱本博客內容,每天自動發到您的郵箱中, 請點這里


          這是一個以故事形式來展現網站:Oat the Goat,動畫很有感覺,雖然小編目前的水平還做不出這類網站,但看看也可以增加點靈感、閱歷,原來網站還能這樣做的,一個網站,一個溫暖的故事,來一起欣賞電影般的酷站,Enjoy!

          網站名稱:Oat the Goat
          網站地址:http://oatthegoat.co.nz/

          (請在PC端欣賞,瀏覽該網站時記得打開聲音哦~)

          故事是從一只羊咩咩的歷險開始,他翻山越嶺,途中遇到一些困難和遇到困難的小伙伴們,接著一起去克服,然后越來越多的小伙伴們一起去冒險,經過重重險阻,最終…… (還在讓大家自己欣賞才有 Feel 的)

          所有的畫面非常的漂亮,就像在看電影一樣,同時網站還帶有一至交互體驗,讓用戶去選擇。

          截圖:羊咩咩遇到第一個有困難的小伙難了哦,我們繼續看看……

          截圖:要選擇你要怎么做了

          故事結局如何?請自行觀賞,同時您可以在下方評論處說出你的想法:)


           


          藍藍設計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版式設計

          用心設計

          如果您想訂閱本博客內容,每天自動發到您的郵箱中, 請點這里


          版式設計中編排類型繁多,這里介紹常用的10種編排類型。運用好這10種編排類型,快速完成設計任務同時,可達到最佳的傳播效果



          藍藍設計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跟蘇格蘭設計師學習如何設計.

          用心設計

           

          如果您想訂閱本博客內容,每天自動發到您的郵箱中, 請點這里

          蘇格蘭有了第一座設計博物館,你永遠不知道建筑和室內設計的邊與限在哪里,它只有用不完的靈感之泉,和看不盡的精彩設計。建筑位于蘇格蘭東北海岸線上的懸崖,地理位置不平凡,它如何能平凡呢?


          博物館外的材質是預制混凝土,它沿著起伏的混凝土墻延伸,像千萬年前的高山被慢慢風化,形成一種自然形狀,曾踏上高山環云游九天,曾在無數飄渺的歲月里看世間。當太陽經過的時候,奇妙的光影效果產生,它是建筑與自然的聯系。再看看室內的設計,大廳和樓梯的地板使用愛爾蘭藍石灰巖,數百萬年前的海洋動植物化石藏在其中,寓意室外那片水。白色混凝土則是像瀕臨滅絕的淡水珍珠蚌致敬,混凝土里有不少貝殼,二樓和畫廊內的地板材質選用產自歐洲的橡木,餐廳和野餐屋的地板和墻面材質是用的竹子,自然的聲音在這里每天奏響。


          藍藍設計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創意桌報收集

          用心設計

          如果您想訂閱本博客內容,每天自動發到您的郵箱中, 請點這里


          好看的鎖骨千篇一律,

          有趣的肚腩duang來duang去。

           

          11月22日,

          那一天,是西方的感恩節,

          那一天,也是中國的小雪。

          歪果仁感恩上帝的厚德與恩賜,

          我只想感謝我身上的秋膘…

          它,比秋褲更便利;

          它,比暖寶更親膩;

          它,比集體供暖更懂你;

          它,比炭盆燒炕來的更容易。

           

          感謝久坐,感謝外賣,感謝秋膘,

          讓盡情放浪在暖冬的我,肥而不膩。



          創意周報 – 2018年11月第3周


          一周熱銷圖片TOP5


          NO.5 圖片ID:678491803(點擊查看圖片)



          感恩節將近。

          這張垂直視角的感恩節餐桌照片中,

          果蔬與肉類食物顏色搭配鮮艷,

          木質桌面紋路不搶眼。

          很適合作為網頁大圖、banner、

          移動端開屏背景和海報背景等用途使用。



          NO.4 圖片ID:735764617(點擊查看圖片)



          在國內絕大多數人更熟識雙十一,

          但“黑色星期五”才是世界范圍內的購物狂歡節。

          在國內的權重雖然不及雙十一,

          但是黑五的影響力依舊不可小覷。



          NO.3 圖片ID:1076345054(點擊查看圖片)



          這張智能場景矢量圖在8月時曾經上榜一次。

          可愛、生動的形象和冷靜、嚴謹的冷色調是讓這張圖片

          從眾多固有風格的科技主題畫面中脫穎而出的重要原因。



          NO.2 圖片ID:1071512777(點擊查看圖片)



          這張3D霓虹場景利用簡單的幾何結構搭建亮部背景,

          前景空間的留白倒影也為畫面增加了立體感和質感。

          是一張通用型很強的背景圖。



          NO.1 圖片ID:1092261245(點擊查看圖片)



          經典的紅、金配色,剪紙風格設計。

          中國傳統的窗框輪廓,左右對稱的排版。

          可見該作者對于傳統題材的理解和用心。




          一周熱銷題材TOP5



          NO.5 健身(點擊查看該題材)



          進入秋冬之后,健身題材屢次上榜。

          除了有氧運動的內容以外,力量訓練內容增加明顯。

          不論男女對身體線條的追求越來越以歐美為目標。



          NO.4 城市(點擊查看該題材)



          從后臺數據來看城市題材攝影畫面在上周的熱銷,

          主要是互聯網公司的采購為主。

          在互聯網企業不斷發展的過程中,

          以城市為核心、為載體的成長方式需要更多的城市影像

          來傳遞各類品牌理念、產品訴求等信息。



          NO.3 圣誕(點擊查看該題材)



          圣誕題材毫無懸念入榜,

          小編目測未來幾周內圣誕題材會一直榜上有名。

          圣誕裝飾主題的照片在上周比較搶眼。



          NO.2 科技(點擊查看該題材)



          本次熱銷的科技題材中,以太空科技畫面為主。

          太空技術不但是各國國力競爭的重點項目,

          也承載了人類不斷探索和追求超越的夢想。



          NO.1 金融(點擊查看該題材)



          雙十一之后,人們結束了購物狂歡。

          把視線集中在了各種銷售行為背后的商業邏輯上。

          中產階級也更關心各種商業頂層的內容。

          金融題材內容作為嚴肅話題一直處在討論熱點。




          藍藍設計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避開"灰"畫面至少提高幾個層次

          用心設計

          如果您想訂閱本博客內容,每天自動發到您的郵箱中, 請點這里


          大家平時在畫素描的時候經常會遇到顏色深不下去、顏色對比不強烈等問題。畫面的顏色總是顯得很灰,體現不出立體的效果。不管多使勁顏色就是重不下去,有時把紙都涂破了,依然沒有效果。這到底是為什么了?究竟如何才能把顏色重下去了?接下來我們就一探究竟吧~

           

          什么樣的畫面是偏灰、偏臟的畫面呢?

          畫面中這種暗部不暗,亮部不亮,顏色處于一個區別不大的狀態,畫面就會顯得灰;而亮面上色的時候筆觸太粗,灰面顏色磨得太多,整個亮部區域顏色就會顯得很臟。


          這些問題之所以出現,是因為大家沒有將畫面的“黑、白、灰”表達清楚。

          要在白紙上畫出立體的圖形,需要我們加強明暗之間的顏色對比;通過強烈的光影營造立體的視覺效果。而快速表現出大的黑白灰關系是我們塑造的關鍵:


          首先,我們找到所畫物體自身顏色最深的地方。用軟一點的鉛筆(8B、12B)排上調子,依次過渡灰面,留出并輕輕刻畫亮部,加上投影和背景。讓畫面先有一個基本的黑白灰,確定出最黑的地方,灰面的位置以及高光的分布。

          然后,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找到物體的明暗交接線。


          先從明暗交界線開始加深顏色并往暗部邊緣逐漸的過渡,運筆排線的力度越來越輕,讓暗部形成一個有深淺顏色變化的面??拷靼到唤缇€的地方顏色就重一點,靠近投影的地方顏色就淺一點,然后通過壓深投影的顏色,襯托暗部的反光,讓這個暗部顏色更加透氣。


          再回到明暗交界線,往亮部方向用4B、2B將顏色逐漸過渡,畫出灰面來,但物體的灰面不宜畫得過多,一多畫面就膩了;灰面塑造的標準就是顏色一定要比暗部淺,灰面顏色如果加深那暗部的顏色也要同時加深,始終要保持這兩個面的顏色區別。

          接下來,就是對比一下整個暗部區域和背景顏色的深淺程度。如果暗部的顏色比背景深就將暗部邊緣的顏色壓重一點點,如果背景的顏色更深,那么就像畫投影一樣,沿著物體的暗部邊緣疊色,加深背景的顏色;不管哪一種情況都要將暗部和背景的顏色區分開。


          最后,我們有稍微硬一點的鉛筆(如2H、HB)排線將亮部表現一下,主要是將高光收攏,除了不銹鋼和玻璃其他物體都是越靠近高光用的鉛筆越硬(HB、2H、4H),亮部刻畫時排線一定要細膩,可以刻意排幾組特別精準的線條加強物體的質感,這樣高光和亮部會顯得更白,從而就會襯得暗部的顏色更黑更深。

          完成的物體黑白灰的塑造之后,最后看一看整個物體各邊線與背景顏色的深淺對比,還是通過加強區部的顏色對比,完善畫面整體的明暗對比。

          總而言之,暗部的黑并不是獨立存在,是因為周邊的顏色都比它淺,于是乎,它就深了下去,如果與周圍的顏色區分不開,那即使將紙張揉破顏色依舊難深下去。所以,暗部疊色就是一邊畫一邊比較,不停的調整,才能始終確保暗部能重下去。








          藍藍設計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日歷

          鏈接

          個人資料

          藍藍設計的小編 http://www.syprn.cn

          存檔

          亚洲va欧美va天堂v国产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