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27 ui設計分享達人
聲音記憶是一種非常普遍存在的現象。聲音是基于人類本能的記憶方式,雖然并不代表它是最強的一種記憶形態,但它是最直接、原始的,因為它包含了結構化的圖像、符碼等特征,所以聲音發出時本身就隱藏著巨大的想象力,既有直觀又有想象,而且往往是被動接收的。尤其是當我們聽到一段熟悉的音樂或是文字、音效,自然而然地就會想到某些事情。我一直認為音樂是記憶的載體,當然聲音本身更是如此。
Ototo是一個可以讓你使用任何導電物體來演奏音樂的電子套件。主控板上有對應一個八度內的所有黑白鍵的孔位,通過鱷魚夾把任何的導電物件(水、水果、植物、金屬餐具等等)與這些孔位相連,就能把這些導電物體變成按鍵。它的核心在于PCB合成器,實際上它是一塊袖珍電路板,12個黑點和數個白點組成“琴鍵”,再加上一個外置的揚聲器,只要與可導電的物體相連,摩擦就能發出聲音。即便你是不懂樂理知識的人,即便沒有專業的設備,也能拿起手邊的日常小物創作一段美妙音樂。它還可以外接四種傳感器的連接方式來改變聲音模式。
Bareconductive的板子我之前在另外一篇文章中介紹過了《聊一聊音樂套件Bare Conductive Touch Board》,它比OTOTO的優勢在于它有兩種基礎連接方式,鱷魚夾和導電墨水。相對于鱷魚夾,導電墨水體積更小,更方便。
下面再給大家介紹幾個音樂裝置項目:
+ Looks Like Music +
Looks Like Music是Yuri Suzuki在2013年為盧森堡的Mudam藝術博物館的暑期公共項目創作的互動式音樂裝置。Yuri Suzuki設計了一系列幾何造型的小型機器,它們可以沿著用馬克筆畫出的黑色線路前進,參與者可以在黑色線路邊上涂色,這些小型機器會在經過這些顏色時把它們“翻譯”成為聲音。通過試驗不同的涂色以及顏色之間的間距,參與者就可以創作出基本的曲調。
下面這個裝置是個公共音樂裝置,6個高度連小朋友也能夠到的聲音裝置站立在博物館外的廣場上,它們能吞咽、扭曲聲音和回聲,組成一個音速游樂場。在任意一個喇叭面前,你都可以發出聲音,說一句話,唱一句詞,聲音會通過彎彎曲曲的管道流淌,至于這條聲音將從哪一端的喇叭里流出,就要靠你自己去探索了。
Synth Play
推動不同充氣體的不同位置,隨機產生的音樂就會響起。幾個朋友共同配合,在推一推的解壓氛圍中便能創作出一支專屬于你們的曲子。這樣的創作方式將誕生出無數種組合,每一點微小的變化,都會帶來微妙的聽覺享受。有點呆萌的白色方塊用來設定節拍,兩個白色的充氣體是創作音樂的主力,黑色充氣體則用來控制和調節音效。
Face the Music
在名為 ‘ 面對音樂 ‘(Face the Music)的互動性平臺上,你可以通過面部識別系統演奏電子音樂:抬抬眉毛敲敲鼓,張大嘴巴調音調,晃晃腦袋調整音長。還有歌劇、科幻小說、藍調和電子舞曲等四種風格供你自由選擇。
聲音設計是很大的一個領域,現在還很少有學生專門做一個音樂裝置放在作品集中,同學們如果感興趣,想嘗試的話,可以構思構思,為自己的作品集多增加一些色彩。
文章作者:程雅秋
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產品設計碩士
擅長產品服務系統設計、用戶體驗設計和硬件Arduino交互
文章來源:站酷 作者:馬克筆設計留學
藍藍設計( 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 圖標定制 、 用戶體驗 、交互設計、 網站建設 、平面設計服務